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2.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四) 考试注意事项:

一、本考试由一部分组成,共10题(一、二、三题,每题18分,第四题16分,五、 六题,每题15分),满分100分。 二、试卷全部为客观评分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三、本考试全部时间为150分钟,终了时间一到,应考人员一律停笔,等候监考人员收点试卷及答题,全部考试结束后,须待监考人员将全部试卷及答题纸收点无误,并宣布本考试结束,方可离开考场。 (一)

(二)某车间工人王某,在使用抛光机抛光铜合页时,因工件上有个砂眼,需用力抛磨。在加力时,手没拿稳,工件在布轮上跑偏,滑到轴头上。手套被轴头螺纹绞住,将手套绞碎,手指绞伤。

1. 以上描述的事故为典型的机械伤害事故,试分析该机械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1992)的规定属于哪类危险、危害因素? 2. 举例说明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3. 简要说明选用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根据该原则试写出防止机械伤害的措施?

(三)1999年1月,一造纸厂发生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事故发生经过:按照惯例,工人于早上7点停机,并经过往浆渣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点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池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至当日下午4时20分,已有4人死亡。

1. 分析上述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 在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前,如何保护现场 3. 此事故的调查组应由谁组织,说明理由 4. 对以上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责任分析

5. 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你对此事故的处理意见,并说明理由 6. 写出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建议措施

(四)、深圳某超高层建筑工程,筒中筒结构,檐口高度198m,采用导轨式电动附着升降脚手架。该脚手架已按要求安装完毕,试运行正常。但当施工至十层,在提升脚手架时发现架体局部不平衡,提升失败。试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某建筑坍塌事故

某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由市电视台投资兴建,某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某建设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该工程在市招标办公室进行公开招投标,该市某建筑公司于1月13日中标,并于3月31日与市电视台签订了施工合同。该建筑公司组建了项目经理部,史某任项目经理,成某任项目副经理。4月1日工程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第二年7月31日。工地总人数约250人,民工主要来自南方各地。

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演播中心工程的大演播厅总高38m(其中地下8.70m,地上29.30m),面积为624平方米。7月份开始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支架,支架钢管、扣件等总吨位约290吨,钢管和扣件分别由甲方、市建工局材料供应处、某物资公司提供或租用。原计划9月底前完成屋面混凝土浇筑,预计10月25日下午4时完成混凝土浇筑。

在大演播厅舞台支撑系统支架搭设前,项目部在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按搭设顶部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先后完成了三个演播厅、门厅和观众厅的搭设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施工。1月,该建筑公司工程师茅某编制了“上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并于当月30日经项目副经理成某和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批准实施。

7月22日开始搭设施工后时断时续。搭设时没有施工方案,没有图纸,没有进行技术交底。由项目副经理成某决定支架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的搭设尺寸按常规(即前五个厅的支架尺寸)进行搭设,由项目部施工员丁某在现场指挥搭设。搭设开始约15天后,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将“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交给丁某。丁看到施工方案后,向项目副经理成某作了汇报,成答复还按以前的规格搭架子,到最后再加固。模板支撑系统支架由该建筑公司的劳务公司组织进场的朱某工程队进行搭设(朱某是市标牌厂职工,以个人名义挂靠在该建筑公司劳务公司,6月份进入施工工地从事脚手架搭设,事故发生时朱某工程队共17名民工,其中5人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地上25米至29米最上边一段由木工工长孙某负责指挥木工搭设。10月15日完成搭设,支架总面积约624平方米,高度38m。搭设支架的全过程中,没有办理自检、互检、交接检、专职检的手续,搭设完毕后未按规定进行整体验收。

10月17日开始进行模板安装,10月24日完成。23日木工工长孙某向项目部副经理成某反映水平杆加固没有到位,成某即安排架子工加固支架,25日浇筑混凝土时仍有6名架子工在继续加固支架。

10月25日6时55分开始浇筑混凝土,8时多,项目部资料质量员姜×才补填混凝土浇捣令,并送监理公司总监韩某签字,韩某将日期签为24日。浇筑现场由项目部混凝土工长邢某负责指挥。该建筑公司的混凝土分公司负责为本工程供应混凝土,为B区屋面浇筑C40混凝土,坍落度16~18㎝,用两台混凝土泵同时向上输送(输送高度约40m、泵管长度约60m×2)。浇筑时,现场有混凝土工工长1人,木工8人,

1

架子工8人,钢筋工2人,混凝土工20人,以及电视台3名工作人员(为拍摄现场资料)等。自10月25日6时55分开始至10时10分,输送机械设备一直运行正常。到事故发生止,输送至屋面混凝土约139立方米,重约342吨,占原计划输送屋面混凝土总量的51%。

10时10分,当浇筑混凝土由北向南单向推进,浇至主次梁交叉点区域时,模板支架立杆失稳,引起支撑系统整体倒塌。屋顶模板上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工人纷纷随塌落的支架和模板坠落,部分工人被塌落的支架、模板和混凝土浆掩埋。

事故发生后,该建筑项目经理部向有关部门紧急报告事故情况。闻讯赶到的领导,指挥公安民警、武警战士和现场工人实施了紧急抢险工作,将伤者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最后,造成正在现场施工的民工和电视台工作人员6人死亡、35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70.7815万元。

(六)请自述一个亲身经历或熟悉的事故案例,并说明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

(二)、该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是防护缺陷,轴头无防护,属于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 机械伤害发生的原因:机械危险;电气危险;高温、低温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辐射危害;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与危害;未

按人机学原理产生的危险与危害等。如工具、夹具、刀具不坚固,不可靠,导致物件飞出;设备有缺陷,防护罩、防护挡板等缺损或被任意拆除;操作现场杂乱,道路不通畅;金属切削飞溅等。 2. 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1)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2)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4) 采用安全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很多,如:采用本质安全技术,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

保证安全距离,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于设备、仪器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安全制动装置、防跑车装置、检漏保护装置、接地保护装置、松绳保护装置等;在机械设备危险部位贴有警告标志,规范安全标志;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安全检验制度,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清理作业现场;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等;加强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工种操作规程,严肃处理违章作业职工。

(三)、

1、分析上述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1)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 造纸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通常情况

下,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煮、制浆和洗涤漂白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渣、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败,就会释放处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比重较大(1.19)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

(2)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进入高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池前,水仅灌注了四分之一,且工人在没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一连串的救人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

(3)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 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 (4)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管理混乱 (5)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

2、在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前,如何保护现场

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进行,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要进行保护。事故 现场的处理至少应做到:

(1)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 为抢救伤者需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4) 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不要破坏现场,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准备必须的草图梗概和图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

持记录的准确性。

3、此事故的调查组应由谁组织,说明理由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的规定,本事故有4人死亡,属于特大死亡事故。

根据事故调查处理的分工规定,特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行业有关主管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调查工作。

2

4、对以上发生的事故进行事故责任分析

入池工人为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他们的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负领导责任,因为该企业没有狭小空间作业规程,职工无章可循,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培训,造成事故。

其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又负主要责任。

5、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你对此事故的处理意见,并说明理由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 列职责:

(一)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八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6.写出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建议措施 (1)配备监测报警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2)维修鼓风设备,完善通风设施 (3)以低毒代高毒

(4)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和狭小空间安全操作规程 (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配备防护和抢救设备设施,组织培训和演练

(四)

(1)在施工中,起吊物料碰撞或扯动架体,架体可能已变形;

(2)架体在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需要断开处可能未断开,可能存在障碍物; (3)架体与建筑物的安全拉杆可能未拆除; (4)电动提升设备运转可能不正常; (5)各提升点同步性可能超过规定要求;

(6)架体上的施工荷载可能超载,可能有局部集中荷载。 (五)

1、事故原因分析

(1)支撑体系搭设不合理。在主次梁交叉点区域的每平方米钢管支撑的立杆数应为6根,实际上只有3根立杆受力,又由于梁底模下木方呈纵向布置,使梁下中间排立杆的受荷过大,有的立杆受荷最大达4吨多;有部分立杆底部无扫地杆、步距过大达2.6米,造成立杆弯曲,加之输送混凝土管的冲击和振动等影响,使节点区域的中间单立杆首先失稳并随之带动相邻立杆失稳;

(2)模板支撑与周围结构连结点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造成了顶部晃动, 加快了支撑失稳的速度。

(3)未按“建筑法”的要求,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现浇混凝土屋面板的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有了施工方案后也未按要求进行搭设。

(4)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扣件或钢管支撑进行设计和计算,因此,在后补的施工方案中模板支架设计方案过于简单,且无计算书,缺乏必要的细部构造大样图和相关的详细说明。即使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现场搭设时也是无规范可循。

(5)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无监理资质,工程监理组没有对支架搭设过程严格把关,在没有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审查认可的情况下同意施工,没有监督对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就签发了浇捣令,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模板支撑系统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6)在上部浇筑屋盖混凝土情况下,民工在模板支撑下部进行支架加固是造成事故伤亡人员扩大的原因之一。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