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输入输出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 1985年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输入假设,指出外语学习者只有在大量的、可理解的、与之有关的和有兴趣的语言材料输入的同时,才能进行有效的输出。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应基于输入输出理论模式,从而实现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输入理论;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1. 引言

新课标英语教材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材题材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较多,达到新课程对高中英语阅读素质的新要求,操作难度很大。“耗时低效”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词汇量小,没有阅读兴趣,而且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选择阅读输入的方式和内容,增加有效的、可理解输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2. 输入输出假设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1985年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输入假设,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

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他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l”,指出只有当学习者收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l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就是说语言输入的意义必须为学生所理解,而输入的形式或功能则应超出学生现有的水平[1]。因此,学习者必须获得难易程度适中的语言输入。 首先,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只是一种噪音[2]。其次,除了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所有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特征外,输入的量越大,效果就会越好。所谓大量输入,也就是大量的读和大量的听。在大量的听和读的过程中,学习者会自然吸收许多有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子、语段、词形变化规则、造句规则、行文和说话规则等。再次,趣味性和相关性表明了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即输入的语言材料应符合学习者的需要。

在具体的选材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多地消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以及其它一切不该有的心里负担,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但是克拉申的i+1理论忽略了输出的重要性。

merril swain(1995)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她认为: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显著作用。这个理论是基于她进行的 “浸泡式”教学实验。她的实验表明:尽管她的学生经过几年浸泡,获得了足够的语言输入;但他们并没有获得本族语者那种语言的产出能力。造成这样的原因不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有限,而是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足,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在课堂环境中使用语言,也没有在语言输出活动中受到“推动”。所以本文结合输入输出理论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教学。

3. 输入输出理论在阅读课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输入理论,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积极辅助学生挑选合适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大量语言输入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的输入,加强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的输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学习潜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3.1 收集或编写有趣的、相关的阅读材料,加大课前课后输入量

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是指对语言结构及规律明确解释说明的,有意识的强化学习的过程。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加大词语的输入,输入得越多,掌握语言就越好。

制约高中生阅读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的大量输入和正确的输入。主要表现是:高中英语教育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学生每天只是做一些应试的阅读练习,用于掌握做题技巧,而忽略语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