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服饰特点浅析

的形式。唐代女裙裙腰提高后上身多不穿内衣,体现其雍容、富态、丰腴之美,披纱罗讲究“罗薄透凝脂”的幽柔清沏。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女子无不领口开得很低,大袖偏偏,既是 “坦领大袖衫”的形式,这种衣式曾在贵族女子中风靡一时,袖宽达四尺有余,如今日本和服的振袖仍保留了这一特点。这种根源于唐代的服式,也算是古老中华文化为世界做的又一贡献。

众所周知,古希腊对于人体美的展示与欣赏推崇至极,西域地区在希腊文化时代就是亚历山大所征服和统治的地带,他们的着装风貌至今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在唐代,宽衣袒露、以展示人体美为荣为乐的习惯并非华夏古风,其体现的开放性当与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有关。唐太宗时西域诸国尊其为天可汗,甚至印度河流域的王公也承认了中国的宗主权。而泱泱大唐以无与伦比的气度,吸纳包容了如此与其原生态不和谐的服装服饰文化符号,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质,在千年前的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4、千姿百态的首服变化

在数以千年的封建王朝里女子的面容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唯有《唐书·舆服志》中记载“皆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效仿,帷帽之制决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在唐代,女子起先罩一幂离,其后以帷帽代之,最后干脆靓妆露髻,不复遮掩。幂离和帷帽都是为女子出行时,为了遮蔽脸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幂离本是胡羌民族的服式,用来遮蔽风沙侵袭的,披体而罩,传到内地,

6

与儒家经典《礼·内侧》中所述“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封建意识相结合,幂离就变成防范路人窥视妇人面容的工具了。帷帽是一种带有面纱的帽子。而在唐代日益开放的社会风尚,使得女子干脆靓妆露面,同时妆饰也日益繁盛。女子的发髻、面妆变化多样,丰美多姿,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发式和发髻花样的层出不穷,有高髻、倭堕髻、螺髻、凤髻、半翻髻、抛家髻、乌蛮髻、拔丛髻、回鹘髻等等不计其数。⑷ 面部化妆也极尽夸张之能事,除了施朱敷粉、描眉画唇以外,还涂额黄、画斜红、贴面靥、花钿甚至描眼线等等,极为考究。种种妆饰与衣着相搭配,蔚然成风,且流行周期短,实是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三、唐代服饰的风格源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开放

唐代的女子服饰,是历代服饰中的佼佼者。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服饰,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但又是折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一方面政治氛围、社会背景影响着服装的整体风格及其演变过程,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依靠服饰来烘托其政治文化特色、体现其社会文明的特征。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开放、政权稳定、文教昌盛、经济长期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服装迅速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通过分析其服饰风格,尤其是极具代表性的女子服饰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服饰文化特质与社会特征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服饰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服饰上承历史冠服制度的源头,下启后世冠服制的径道,为华夏服装文化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唐代女服的异彩纷呈,也

7

充分展现了大唐的自信与热情、大唐的魄力与魅力。大唐文化造就了异彩纷呈的女子服饰,而女子服饰的开放性是否也推动了唐代主流文化的大气磅礴之势?其鲜明的本质特征象一团永远跃动的火焰,标注在中国服装发展史的门楣之上。

作者: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黄娜

参考文献:

⑴ ⑵《中国服饰文化》张志春 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年2月 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丛文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8月版 ⑷《中国历代妆饰》 李芽 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2月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