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市场经济主要采取横向信息传输方式。②市场是刺激竞争和优胜劣汰规律起作用的场所,经济当事人有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宏观上,市场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足够的内在动力。
3.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市场的功能,真正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正确认识市场失灵。充分发挥市场职能,正确把握政府调节的范围和力度,合理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有针对性矫正、完善、弥补市场不足和缺陷,构建市场与政府机制互补的“二元调节机制”。 (三)减少政府失灵 。1.解决政府失灵问题的观点
(1)货币主义认为,减少政府失灵要取消政府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干预。 (2)合理预期学派认为,解决政府失灵要听其自然,一切让市场经济自发调节。
(3)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为有效控制政府官僚阶层的蔓延,促使政府行为真正有利于市场和公民社会,最重要的方法是全面重新创造市场。
(4)斯蒂格利茨认为,干预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干预的力度以及要采取适当的形式。 2.减少政府失灵的措施
从我国的现实出发,规范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减少政府失灵的措施:
(1)尽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①将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给市场,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奠定坚实基础;②尽快培育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市场主体;③建立与市场相配套的政策体系,使市场运行规范化、法制化。
(2)解决市场分割问题。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长官意志导致我国市场被“条块”分割,不利于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有效配资,只有在统一市场,劳动力、资金、商品和信息才能自由流动,资源才能有效配置。 (3)主动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主动参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第三节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一、政府与企业的差别:政府与企业分别提供个人消费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企业主要关心经济利
润,而政府主要考虑社会效益。两者的差异:
(一)组织性质。①政府成立基于公共利益需要,是社会公共利益代表,运行基础是合法公共管理权力,权力具有垄断性,权力行使具有强制性;②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组织生产、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单位,最大限度追求利润是其基本价值取向,行为有独立自主性,自负盈亏性,市场导向性等特征。 (二)运行的目的。①政府管理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②一般企业管理,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达到营利目的。 (三)管理的限制因素
①政府运行过程受法律限制,政府严格在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范围内运行。
②企业管理,法律仅是一种外部制约因素,服从法律规则并不是企业的原始动力。其主要运行是在利益轨
道上进行的,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去管理,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四)物质基础
①政府管理需要的物质资源来源于税收或发行债券,其耗费资源是公共的。政府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不能任由公共管理人员支配,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监督。
②企业管理所需物质资源主要源于企业投资的回报,来源于企业获取的利润,管理耗费属企业“内部事务”,是自主的,他人无权干涉。 (五)管理人员
①政府主要管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产生,选拔政府管理人员依赖于其政治才干和政治倾向性,由专门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加以考核评估。管理人员具有职业化、终身化趋向。
②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一般根据其能力聘用,能力本身起决定作用。由于“职业生存”的威胁,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办事往往有更高效率。
(六)绩效评估:政府管理绩效评估偏重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评估强调经济效益。
(七)擅长的任务①政府:政策实施,保证公平,防止歧视和剥削,保证服务事业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社会凝聚力。②企业擅长:执行复杂任务,模仿其他组织成功做法,提供需要迅速适应变化的服务产品,提供纷繁复杂的服务,提供时尚的服务。
二、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三种模式,区别是政府对企业管理程度不同,政府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