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第二章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难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 二、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 三、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 四、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 五、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其他分类 第二节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一、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 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四、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功能?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2]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什么是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3]什么是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和终结性测量与评价?它们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
[4]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5]有人认为,用相对位置或相对分数来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这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方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要存在的价值吗?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6]通过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功能及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