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2005-201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

上海体育学院2005-201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 2005年《运动生理学》考博试题 1、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2、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3、疲劳产生的原因。

4、低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5、运动机能评定应注意的问题。 6、判定过度疲劳的指标。 2006年生理学考博试题 一、10个名词解释 呼吸 运动处方 运动性疲劳 内环境 稳定状态 中枢延搁 进入工作状态 自由基 三联管 单收缩 心动周期。 二、论述

1、后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特异性传导系统与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作用 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引起不特定感觉。 3、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与原则。 4、肌肉类型 5、疲劳的判断与恢复

6、中长距离跑人体呼吸系统和能量供应的特点。 2007年生理学试题部分内容 1、简答题 5分X4 共20分 2、选择题 2分 X10 共20分 3、论述题 20分X3 共60分 1)短游200M的身体机能特征 2)林加尔德现象、瓦尔瓦萨现象

在进行静力性工作时,呼吸和循环机能变化没有运动后明显,这种生理反应称为“林加尔德”现象。

体操练习中静力性工作产生憋气,血压随动作的进行和恢复出现特殊变化的规律。其特征表现为: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再上升,而后恢复到动作前水平;血液量也呈现先少、后多,再恢复常量。称这种变化为瓦尔沙瓦现象。 3)心率/血压在运动训练学中的作用 或者是 心率/血压在运动中的作用 4) 无氧耐力 08年生理学试题:

高原训练、内环境、运动技能形成,青少年骨骼发育特点与训练注意事项、呼吸形式及在训练中的应用。 简答题:40分

生理学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讲述800米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准备活动的意义。叙述准备活动、赛前状态以及进入工作状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叫内环境。简述内环境恒定的生理学意义。马拉松运动使内环境主要发生哪些改变。

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论述题:60分

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方法。

呼吸的定义。包括哪些环节,合理的呼吸方法。 循环系统对运动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10年生理学试题(20分*5) 1、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2、 谈谈对氧债学说的理解以及影响因素;

3、 VO2max的直接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4、 什么是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5、 分析10000米过程中机能状态变化,如要提高其成绩,不损伤运动员的情况下,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