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史名词解释

精选文库

洞 窟 壁 画旧 石 器 时 代 最 杰 出 的 绘画作品 发 现 于 法 国南 部 和 西 班 牙 北 部 地 区 的 几 十 处 洞 窟 中 , 其 中 还 包 括 有 泥 塑和 浮 雕 。 表 现 内 容 皆 以 动 物 为 主 , 手 法 生 动 而 写 实 。 其 中 最 突出 的 是 法 国 的拉斯科 洞 窟 、 西 班 牙 的 阿 尔 塔 米 拉洞窟 壁 画以及母 神 雕 像 。

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至今仍流行的独特工艺这种工艺制品不仅美观而且有新奇的装饰效果,是当地土著居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具体制作过程大致为:将大片的树皮剥下后设法压平,然后铺展在木棚内壁或棚上,用木炭条画出图形,或将树皮用碳烟熏黑,再用尖锐石刻出浅线。

化妆石板化妆石板是由早先一种碾磨化妆颜料器具演化而来的纪念性雕刻石板,形状一般为盾形,时常两面都雕刻有装饰图案。代表作《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 古代埃及人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

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人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镜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尤其是纹饰中人物头部呈侧面、身体呈正面的表现方法,奠定了埃及艺术风格的基础,此后古代埃及艺术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具有这种所谓“正身侧面律”。

黑顶陶器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釉泥,形成红黑两色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的陶制品。它们的造型异常单纯简练,器型外部线条十分自然流畅。具有古朴典雅之风韵,代表了埃及早期陶工艺的面貌。

《鳄鱼纹彩陶钵》:陶器的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受西亚风格的影响,纹样结构已形成一定格式。这种装饰手法在埃及的陶工艺中十分鲜见,在土红色的器壁

--

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饰,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练。鳄鱼身上布满了交叉线条,大概是在表现鳄鱼身上的硬鳞,它与口缘部位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极富形式美感。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作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某些启示。

《黄金王棺》:黄金王棺是古埃及金属工艺作品最典型的代表,这是第18王朝为安置图坦卡曼王的木乃伊而做的其中一层棺材,长约180厘米,耗纯金200余公斤,局部以珠宝翡翠点缀,装饰性极强。其形象是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制作的。古埃及人由于“再生”和“不灭”的信念,对来世生活的粉饰远远超过了对现世生活的美化,十分注重死者所处的环境。为了保护好木乃伊,他不惜一切代价为法老建造金字塔式的陵墓,并以3层棺樽加以保护,进而以最昂贵而珍奇的物品来陪葬,为此往往不惜倾尽国力。

泥板文书古代西亚地区一种文字记录,以契形文字刻写在粘土板上,晒干或烘干而成。亦称“亚述版”

汉谟拉比法典:它就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这块石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是工艺作品。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于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下半部分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它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研究、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珍贵材料。 纳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政府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此外,还通过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P77拉斯坦彩陶 P95黑像瓶画法技法 P101库罗斯 古风式微笑

P109套色玻璃工艺 古罗马玻璃模具铸造法

罗马赤陶是在初具规模的手工作坊中生产的,将干坯浸入含铁成分较高的泥浆中,施挂一层薄薄的陶衣,晾干后在1000度左右的氧化焰陶窑中烧成。这样,施挂器表的含铁量较高的陶衣在烧制时形成氧化铁,呈朱红色。这种朱红色的陶器,几乎都有浮雕装饰,而且大致都是嵌花贴饰或模型翻印而成。 中世纪自 公 元 4 7 6 年 西 罗 马 帝 国 灭 亡 到 1 5 世 纪 文 艺 复 兴 运 动开 始 的 一 段 时 期 , 中 称 中 世 纪 。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意 大 利 人 为 了反 对 宗 教 神 权 的 统 治 , 推 崇 古 希 腊 罗 马 的 文 化 传 统 , 并 且 认 为从 罗 马 帝 国 覆 灭 之 后 到 文 艺 复 兴 之 间 的 历 史 是 野 蛮 黑 暗 的 时代 , 是 处 于 文 明 与 复 兴 之 间 的 时 代 , 故 称 “ 中 世 纪 ” ,

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是最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最为精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型:即1、建筑型2、人物型3、动物型。

彩绘玻璃窗主要盛行于罗马式和哥特式时期。先用铅条编连成各种抽象的轮廓,然后再用小块的玻璃镶嵌彩绘而成,所以带有单线平涂似的绘画意趣。色彩比较丰富,基本色调是红、蓝、紫3种。纹样比较简明,大多为抽象纹样或植物纹样。

P123白地彩陶所谓白地多彩釉陶器,就是将白色泥釉施挂在红褐色胚胎上,再用铅釉系的铜绿釉和铁褐釉描绘纹样,白地衬托出绿色和黄褐色纹样,类

精选文库

似中国的“唐三彩”。 P125珐琅镶嵌法

P140哥特式家具地方性特点:英国家具结构沉重,装饰稀疏,具有单纯而庄重的风格;法国家具线条明晰,装饰简洁,具有严谨而朴实的特色;意大利家具注重雕饰,尤其是骨片和象牙的镶嵌显得精美工艺,有时却亦失之于繁缛琐碎。

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先决条件,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在文化上的创新、思想上的解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既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在意大利是14至16世纪,欧洲其他国家则为15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指的是从中世纪的文化向近代文化过度的时期,是西欧历史转折、思想解放、人民运动逐渐高涨的时代,是学术发达、巨人辈出、拥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和丰富的历史经验的时代。

田园风格陶器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法国陶工 伯尔拉尔·巴利希 创造了“田园风味的陶器”,它浮雕式的装饰手法,常见的装饰题材是鱼、贝、昆虫、螫虾、蛇、蜥蜴等,表现手法写实、趣味奇特 P146马略卡式陶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陶器在工艺史中常被称作“马略卡式陶器”。制作工艺首先是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绘饰色彩以黄、青、绿、紫为主。早期内容为图案化的植物、鸟兽和文字组合、纹章等,还保留晚期哥特式装饰痕迹。晚期主要表现神话故事、寓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手法写实,造型严谨。

2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 象征性线描画。定制某种纪念物来庆贺某一纪念日如订婚、结婚或孩子出生等,这种风俗相当盛行。 P160万能家具 P163嵌花玻璃

--

P164穆拉诺式玻璃

“巴洛克”:一是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的“畸形珍珠”、“不合常规”等;二是中世纪拉丁文的“荒诞的思考”、“繁缛可笑的神学讨论”;三是意大利文的“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它被18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奇异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于是“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后为史学界所沿用,不仅指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包括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

“罗可可”:源于法文“罗卡伊尔”,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来该词指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是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纹样。 戈贝兰式花壁毯 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成立了为宫廷服务的“戈贝兰织物所”,负责人就是宫廷画家夏尔·勒布伦,闻名于世的“戈贝兰式花壁毯”即由此而来。代表作品:《国王的故事》、《亚历山大的故事》、《十二个月》、《路易十四加冕式》

P182洛可可艺术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它是为上流社会的享乐服务的艺术,多描绘神话故事、情爱韵事和裸女形象,追求轻松愉悦、感官享乐,甚至艳色风尚。其特征是纤细、华丽、精致。多用于曲线形式和非对称法则。色泽柔和明快,追求视觉快感。

P188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所致。 P190帝国风格 P201工艺美术史

P203水晶宫 P205流水别墅 P202威廉.莫里斯 P215新艺术运动 P217安东尼.高迪 P226格罗培斯

P232柯布西耶:朗香教堂

包豪斯学院:包豪斯意为“建筑者之家”,宗旨是将建筑、工艺、纯艺术结合起来,开创一种未来的新艺术,力图走与传统美术学院教育完全不同的路,反对民族风格和个人化,倡导一种国际风格----抽象构成风格 P241哈拉帕文化 P245桑奇佛塔 P种族姓氏 P247弥生陶器 P266伊斯兰织毯[ P262米奈型陶瓷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月一百八十四公分,是希腊时期的雕塑,现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雕像中,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估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创作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雕像中是 三个由于痛苦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现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舍利:梵文的音译,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摩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

犍陀罗艺术:犍陀罗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摩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

布尔镶嵌法:是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家,长期在宫廷任职,他创造的“布尔镶嵌法”即将金属片和龟甲重

精选文库

叠在一起,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镶嵌在橱柜家具的表面。

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审美意义:1、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可以说是宗教的产物。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各类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中世纪工艺美术共有的特征。2、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加大的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特别是与宗教直接发生关系的工艺美术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与当时衰落的纯美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3、在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在较教权的影响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权和威严,其基调是低沉而凝重的,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4、中世纪工艺美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 的联系更为密切,它不是通过存在于人们具体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从而达到一种享受或美感,而是通过宗教活动,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以调节和平衡人们心理活动,感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 伊斯兰工艺美术在艺术法则上注重:1、整体与局部的统一2、弧线与直线的统一3、简介与繁缛的统一4、造型与装饰的统一5、文字与形象的统一。 古希腊工艺美术的特点:1、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制度是产生工艺美术繁荣的社会基础。2、富于想象力的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工艺美术繁荣繁荣精神资源。3、古希腊的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效果上都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它是立体与平面、造型与装饰、实用与审美的结晶,不仅具有美的视觉,同时具有美的触觉。4、古希腊工艺美术在其发达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创造出优美、典雅、和谐的古典美的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体现在陶工艺、金属工艺等作品的造型比例、装饰构成诸要素之中,从而获得了美的形式和优雅的气质。它为日后的古罗马乃至欧洲其他区域工

--

艺美术的发展和工艺文化的兴盛,奠定了美学和艺术法则上的坚实基础。 “人文主义”思想特征:1、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2、肯定现实世界,鼓吹享乐和名利,反对禁欲和修行,批判经院哲学。3、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4、提倡理性追求知识和技术,重视实验科学,探索自然,推崇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出现的几个转变:1、所谓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变成了宫廷性质的工艺美术。2、工艺品的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3、中世纪传统的工艺美术种类已成衰落倾向,符合广大市民阶级需求和材料自身价值较低的木制家具、玻璃器皿和陶器等则获得了广阔的发展。4、注重造型或色彩等方面比例协调的感觉,造型也更加考虑到实用和便利的因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总特征:1、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宗教特征。2、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呈现出庄重典雅、充满古典意蕴和世俗情调的风格特征。3、工艺美术开始真正渗透到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领域。4、品类繁多、材质丰富、造型典雅、装饰瑰丽、制作精良是这时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5、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为欧洲工艺美术史上的黄金时期——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现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1、传统风格——现在人使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与装饰风格,追求怀旧情思和复古意趣。2、装饰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功能,忽略材质肌理的展现,但实用功能依然占有主要比重。3、现在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肌理本身的美感效果,同时考虑到实用功能,但忽略装饰性的表现。4、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

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工艺家个性的表现,有意改变作品材质肌理的感觉。

罗马式工艺美术1发展于11世纪,成熟于12世纪上半期它首先出现于法国然后遍及所有不受拜占庭艺术影响的欧洲国家.2金属工艺的制作风格主要是以平面化自由化处理形象占主导地位3罗马式家具的主要特色是素朴无华的装饰风格.它们大多以薄木雕刻作为装饰手法并且延续了古代家具的某些风格.4纺织工艺,主要作品是在贵族的府邸与教堂中悬挂的壁毯,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和规模上,这一时期的欧洲纺织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代表作:贝叶挂毯.

罗可可形成的生产时间、背景、风格艺术特征、形成因素或原因:

1.产生时间:十八世纪在法国,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2.形成因素(原因):法国统治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3.罗可可式工艺特征:1、是纯粹的宫廷艺术,十分注重装饰性,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2、其创作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的浮华的色彩;工艺细腻、造型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常规的装饰,倾向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3、奢丽纤秀、华贵妓娼,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刻的表现手法,是罗可可式工艺作品的风格特征。罗可可风格促进了欧洲各种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被认为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继古希腊以后的有一个艺术高峰。

《温卡小型陶像》:是南斯拉夫的温卡遗址发现的,发现了大量的精美陶器和陶塑,尤其是小型陶像十分精致,温卡小型陶像是其代表,其特征是有立体的“面具”脸,配以显著杏仁形状的双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