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3第二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型:新授 设计:许亮 审核: 使用: 时间: 月 日 ◇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无氧呼吸的内容。 2.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3.尝试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对比。 ◇ 问题引导,自我探究◇ 1.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 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 能量的过程。在高等生物中称为 ,在微生物中也可称为 。其反应式: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场所: 。 ◇自学测试◇ 1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快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困水涝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 2.储存蔬菜、水果,粮食时,抽取空气,可延长储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 A.促进了有氧呼吸 B.抑制了有氧呼吸 C.促进了无氧呼吸 D.抑制了无氧呼吸 3.豌豆种子萌发旱期;C0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3~4倍。其原因是 ( ) A.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 D.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4.将四份等量的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分别装入四个容量不同的烧瓶中,其中甲烧瓶为500ml,乙烧瓶为250ml,丙烧瓶为150ml,丁烧瓶为100m],密封保存。其中发酵得最好的是 (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5.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变成CO2的过程发生在 ( ) A.细胞质基质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 6.甲酵母菌进行发酵。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则甲、乙酵母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是 ( ) A.3:1 B.2 :l C.1:3 D.1:6 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课题:5.3第二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型:新授 设计:许亮 审核: 使用: 时间: 月 日 〖学习目标及要求〗: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习札记 学习札记 - 1 -
1、 学习目标: 1.无氧呼吸的场所和内容。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 3.说明无氧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难点: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对比。 3、高考要求: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异同 。 4、体现的思想方法: 5、知识体系的建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 〖讲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二、探究精讲: 探究一:酒精无氧呼吸 酵母菌和其他一些微生物,甚至一些高等植物,在缺氧条件下,都以酒精无氧呼 吸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酒精无氧呼吸是一般无氧呼吸的主要形式,因此常常以酒精无 氧呼吸过程来阐述无氧呼吸的途径。 感悟归纳酒精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所有步骤完全相同。在缺氧条件下,一: 丙酮酸就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脱羧成为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第 一阶段产生的[H],还原为酒精(乙醇)。这些反应可以用下列的反应式来表示: 动物和人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酶 2CH3COCOOH???2CH3CHO+2CO2 酶2CH3CHO+2[H]???2C2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