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概论(南师大版小抄)

二个人格 题型

简答题:4题,每题10分,40分 论述题:2题,每题15分,30分 案例分析:2题,每题15分,30分

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老师补充内容,第一和第五次课老师要求把握,但最后一次课老师没有作要求)(书上第3页)

①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道德含义的理解:(老师补充)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二题:道德的特殊本质(最后一次课老师划的重点)(书上第7-8页)

①道德的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 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 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 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此处理解需要发挥内容,在第三题)

道德的一般本质(平时要求,但最后一次老师没有念道德的一般本质)(书上第8-9页)

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简答题或论述题:概念、本质特征)(概念和本质特征看,第二题,此下为老师补充内容)

1)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2)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道德需要作为高于物质需要的精神需要,作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

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由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也不例外,正是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

践功能。反之,实践精神要成为道德的,就必须转化为一定目的和在这一目的的支配下的行动,就必须敢于、调节人们的目的,并通过调节目的而达到调节行为。

所以,道德的基本品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斜线部分老师最后一次课没有念到) 第四题:为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原则?(考过)(书上第15页)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最后一次课老师补充。) 换言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第五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平时上课时老师讲重要,最后一次课,老师说可以这样考:我国目前已形成什么样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书上第15-16页)

概念: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 1.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2.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3.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第六题: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P30页,老师最后一次课讲,这点可以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点内容结合起来考,或问: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应该怎么做?见第十一题)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第30页)

1)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展开看书,或自己发挥)(第30页)

2)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和复杂的程度。(第30页)

(展开看书,或自己发挥,这点书上提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知识、思想品质作用于学生,那么学生作为客体,也随时以其思想、感情、见解、态度等,影响乃至改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到(书第104-105)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根本。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没有内因的响应,就达不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1)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 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3)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第31页)(老师最后一次课讲:这点要考,与师德结合起来考。)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第31页)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第31页)

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学内容、客观条件、教师自身的特点等等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老师最后一堂课仅仅提到此点)(第32页) 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第32页) 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第32页)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关键是要在创造性劳动中,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第32页)

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于是拘谨,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第32页)

第七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前三条原则更重要,每年都会考到这三条中的两个原则)(考试形式,1条论述和1条简答,或2个案例)(第66-80)

①教书育人原则 ②为人师表原则 ③教育公正原则 ④依法从教原则 ⑤教育人到主义原则 此处,如考简单题,把五个要点答上即可了。

此处,对于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老师在最后一次课着重强调: ①首先判断案例中提到的这一举动符合哪条原则,违背哪一条原则。 ②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有哪些具体要求。(书上提到的原理)

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指出案例中提到的做法,如果是违背原则的做法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如果是符合原则的做法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里一定要让原理结合案例分析,否则要扣除三分) 但是如果是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的案例分析题,则要这样回答:

①这属于学术腐败的哪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②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③解决学术腐败的途径 不过关于“学风不正,学术腐败”老师讲很可能考论述题,答题思路也是如此。

第八题:教书育人原则(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简答题,老师如何贯彻这条具体的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最后一次课老师谈到:“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这一点,案例分析“例如,某大学教授讲:导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在思想品德上教育学生。”这句话,即是讲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思想的教育,要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要求。 第九题:为人师表原则(2005年考过案例题: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关系)。 (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此处案例题,可如:教师不相信共产主义,却要学生竖立起共产主义理想。

第十题: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十分重要,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教育公正原则)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1.一视同仁 2.体谅、宽容 3.多样性的发展机会 (此三点可答书上,这里是老师上课时修订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