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发展观看《招标投标法》的理论与实践答辩

从科学发展观看《招标投标法》的理论与实践 2011-07-12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以来,到现在已经 10年多了。之后,又出 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定,使中国的项目招标采购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这无疑对中国的建设、建筑市场的规范化起了 巨大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变化、商业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建设理念、建筑手段和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影响着世界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科学发展观及与世界先进管理理念接轨角度,对《招标投标法》 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一些思考,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招标投标法》的价值观

在《招标投标法》十年的实践中,招投标的理论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究其根本,招标投标是服务于工程建设并体现市场化竞争 优势的一个有效工具,是围绕保证项目质量并取得合理低价成本,最终使项目顺利投入使用发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展开的。因此,有必 要对招标投标工作及《招标投标法》“追根溯源”,分析和澄清其价值观。

在《招标投标法》总则第五条中提出“招标投标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我们认为“三公原则”体现了招标 投标的手段价值观,是现行《招标投标法》的核心,在实践中该原则得到了很好地执行,发挥了良好作用。

而“诚信原则”则体现了《招标投标法》的道德价值观,旨在建立充分竞争、规范的市场环境,使得社会资源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 然而“诚信”是一个社会综合课题,《招标投标法》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导向作用,但需要配合履约监督和合作评价体系等多方 面措施才能够在项目层面得以落实。

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许多项目虽然很好地履行了《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但实施结果却与原先的质量、价格目 标发生严重偏离,追索起来,问题往往集中到招投标阶段。这说明了目前在《招标投标法》执行过程中,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这就是“质量和经济并重的原则”, 即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应是《招标投标法》的目的价值观, 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重视。

虽然在该法第一条就明确:“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是其根本目的,理论上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缺少具体的条文规定。 实践结果表明“合理低价中标原则”替代了上述原则,进而发展为“低价中标”的通行惯例。

看一看国际上的情况。世界银行的采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世行的采购原则在其《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采购指南》 及《世界银行选择和聘请咨询顾问指南》中的“一般考虑因素”中有明确的规定。排除这两个指南中的优惠性原则不谈,世行的采购政 策可归纳为:(1经济性和效率性原则;(2高质量原则,对于咨询服务此原则是第一位;(3公平竞争原则;(4透明度原则。 可以看到,世行是把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高质量原则放在第一位,相当于“三公”原则的(3、(4放在了其次的位置。显然,作 为一个原则这样做是十分恰当的,这涉及的是采购的目的,属于目的价值观范畴。它使采购活动不会因强调采购手段的“三公”而忽视 了采购的目的性。

招投标过程中如何实现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首先应当澄清质量的概念,之后再探讨《招标投标法》对实现质量目标应发 挥的作用。

二、《招标投标法》的质量观——项目质量、设计质量与工程质量 当前,质量的缺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质量问题依旧是项目的核心问题。其表现为:完成的项目缺乏可持续发展、存在潜 在卫生和健康问题、存在安全隐患、未发挥预计的价值等等已成为工程项目供需双方争端的焦点。

(一项目的可持续性是项目的生命

可持续发展是 21世纪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社会在本世纪内必须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资源(水、能源、及稀缺资源的可获 得性、环境的可持续性(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健康与社会安全(避免和减少灾害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项目 的可持续性是项目目标价值的基础,是项目实施的动力,也是项目自身可持续运行的要求。因此,许多先进国家都把项目是否符合可持 续发展原则,作为决定一个项目可否接受的重要条件。包括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应用再生资源和不用或少用稀缺资源以及关注人们的安

全、卫生、健康等。它关系到项目是否以人为本和是否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是为了实现项目投资价值的目的而展开的,从投资人的角度质量概念是整个项目的质量,投资人关注的是项目的社会 和经济价值,项目的可持续性是项目的生命,这是项目的“大”质量,涉及项目策划决策阶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称之为项目质量。项目 质量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命。如果项目质量不好,项目的设计质量与工程质量再好,也不过是很好地作了一件错事、甚至坏事。例如, 在大的方面,黄河上第一个梯级三门峡枢纽的建设,将黄河下游的灾害转移到了富饶的关中平原。 2003年陕西省一场 3至 5年一遇的小 洪水,却造成了相当于 50年一遇的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82.9亿元。这座花费了 40座武汉长江大桥的代价的工程,却造成了 515万人受灾的后果。(王维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四十周年》。而其大坝的设计和工程质量却是一流 的。在小的方面长江行洪区内的大型建筑物,未能逃脱被拆毁的命运,造成劳民伤财的后果。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央视大楼”,又是 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种决策失误的项目是“三公浪费”之外的超大浪费,其严重程度也不用在本文例举。因此,在实施《招标投标法》时,应对工程 建设质量注入新的涵义。

(二用和谐、协调、以人为本的观点,综合地考虑设计质量

建筑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包括结构的合理性、可靠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可施工性及经济性(包括全寿命周期 的运行成本、废弃物及废弃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