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越多,越像是世界的宠儿二辩
稿
驳论/防守点:【注意,不是弃儿也不一定是宠儿】 1.主观认为是弃儿
(1)对方今天告诉我们“弃儿”“宠儿”是主观感受。可是回顾我们今天的辩题“是世界的宠儿”,辞海告诉我们宠儿是特别“受”宠爱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讨论的应该是受到世界的宠爱还是抛弃,那标准应该是客观世界对其的看法、态度,这是有明确的客观界定的。
(2)而我们看对方的主观判定却没有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标准。到底满足怎样的主观条件就是弃儿,弃儿与宠儿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是我今天心情好了是宠儿,哪天心情不好了觉得全天下都不喜欢我又变成了弃儿了吗?这到底与我知道的多少有关还是与我个人心理素质关系更大呢?
2.知识越多,理解的人越少...
(1)对方为我们论了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认为越上层的被理解的更少。首先对方已经将知道的越多的人放在了金字塔高处,这是否表示他已经受到越多人崇敬了呢?
(2)其次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适应群体。并且我们都知道理解是多方面的,经历相似是理解,兴趣爱好相投是理解,学术专业相同又是另外一种理解,您方今天无法因为相同知识储备的人数量的少就论证出理解的人少,按照这个逻辑理解婴儿的人是世界上最多的了? (3)所以对方对于理解的定义是什么?要多少人理解你,理解你哪些方面,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宠儿又或者是弃儿呢?显然这一点不成立。
3.无知(无必然关系) 4.外界期盼过高、压力
(1)第一您方需要论证出期望与崇敬一定带来的只有压力,而不是动力。
(2)其次,个人抗压能力各有不同,对方首先得论证出这个压力是大到所有人都无法抵御的。
(3)最后对方也得告诉我们心理压力大与
不受外界喜爱之间如何就相悖了呢?
申论:1.再看我方观点。我方认为宠儿与
弃儿是看一个人存在并且产生联系的范围 内是否有成为在其产生联系的范围里受人崇敬的人的趋势。这是一种客观的,有明确标准的判断,与个人主观思想无关。正如许多过气明星也会自认为自己还是很红,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是市场的弃儿了。主观想法无法改变既定的客观结果。
2.第二,知道其实是指知道的知识,而知识是指被人类广泛认可并且认为正确的
3.需要与对方达成一个共识:即讨论这一题目必须站在同一时间维度譬如讨论梵高就应在一个时间维度里,不能将他在世时的生活状况和后世对他的夸赞做对比。而应与同时代世界对他的摒弃做比较。
4.知道的越多→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有好的能力→帮助别人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受到别人的崇敬→越像世界的宠儿
对辩:1.您方是认为站在知识金字塔顶端的人一定不被人理解对吗?
2.但是金字塔顶端是不是已经意味着受到万人崇敬了呢?
3.我最近特别走运觉得全世界都爱我,那我是不是世界的宠儿? 4.我最近失恋了,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那我是不是世界的弃儿了?
5.(也就是对方没有明确的界限来区分宠儿与弃儿嘛,标准不成立)
6.您方又如何界定理解呢?我和不识字的外婆之间就不存在理解吗?
7.所以不是一定要相同知识水平才能互相理解对吗?(因此理解不成立) 8.您方如何看待“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9.一个户外活动爱好者和一个宅女谁在野外生存能力更强?
10.大街上有人晕倒了,此时医生和不通医学的路人谁更能帮助他人?
11.所以知识越多,越能提高我们个人综合素质,能够转化为实践,为社会他人做贡献的可行性越高,越能受到他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