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表达交流《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表达交流《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优质课

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借他山石,学点辩证分析。 2、切磋琢磨,做点辩证分析。 3、点石成玉,用点辩证分析。

2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一下学期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第四课,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唯物辩证法,对其只有零星的感性认识,因而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而将其运用的写作中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严密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得出合乎事理的结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密思维能力和提高作文说理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辩证分析

1、学习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1)“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应怎样认识事物? 点拨:运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

(2)你还知道哪些与运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有关的熟语? 举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初学写作议论文,容易片面的分析问题,犯说“过头话”的毛病,这是一篇以“宽容”为话题的学生习作 ,请指出其中的不恰当的地方并改正。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发生一些摩擦:上公共汽车,你踩了我一脚,我就撞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以冷眼相待,顾客就反唇相讥。这种风气极端有害。究其原因是没有气量, 是人们道德水平不高 ,思想认识很低的表现。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大度一些,宽容一些。

改后文章: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摩擦。比如:上公共汽车,你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就有意还击你一下;到商场买东西,碰到一位冷眼待人的售货员,你就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这些现象不好,他破坏了生活的和谐氛围。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些人多了些计较,少了些宽容;多了些争执,少了些忍让;多了些怒气,少了些冷静……一句话,修养欠缺了些,度量狭小了些。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真希望那些人能记住这句话,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大度一点,宽容一点。 (4)小结(并板书) 症状1: “过头话” 对 策: 横向联结法

捏拿分寸,把握尺度;多方求解,视通万里。 2、学习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1)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两者是如何看人的?我们应怎样看待事物?

材料一: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话说一天一位老妇人拿着一本学生的作文本给巴尔扎克看,要他看看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今后的前途又会如何。巴尔扎克看过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出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这位老妇人是巴尔扎克小学时的老师,而这个作文本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 材料二: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袁绍当时“四世三门,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曹操却说,“色厉胆小,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小利而忘身”的袁绍不会成就大事业。相反他评价当时人单势孤,寄人篱下的刘备“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是真英雄也。结果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开创了蜀汉基业,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袁绍在官渡一战中被打得仓惶逃窜,结果真如曹操所料。

学生思考发言:伟大的巴尔扎克也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看人;曹操是在用发展的观点看看人,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小结:巴尔扎克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结果为后人留下笑柄,曹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有启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时,如果把它看成是绝对不变的,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2)你还知道哪些与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有关的熟语?

举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有些同学写作议论文,容易用静止的眼光分析问题,犯说“近视眼”的毛病,这是一篇以“艰苦奋斗”为话题的学生习作,请就其内容写出你的看法。

有人说:“‘艰苦奋斗’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在当前搞现代化建设,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的时代,‘艰苦奋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想艰苦奋斗,可是现在用不着整天吃野菜;我们想住窑洞,可是我们这儿也没有啊;我们想穿补丁裤子,那要上街还不让人笑掉大牙。苦闷啊,我们没法艰苦奋斗。 提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艰苦朴素”。 (4)小结(并板书) 症状2:“近视眼” 对 策:纵向瞻顾法

瞻前顾后,抚今追昔;上下求索,思接千载。 3、学习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1)“惠施的大葫芦”的故事说明什么?

点拨:“大葫芦”在惠施眼中大而无用,庄子却用它来做“腰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2)你还知道哪些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有关的熟语? 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有一次学校召开家长会,有一位学生家长向老师阐述了她对网络的看法:

在我的眼里,网络就如洪水猛兽,我坚决反对孩子上网。首先,上网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把时间用来玩电脑,那么,孩子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必然会大大地减少;其次,玩电脑游戏,尤其是长时间地玩,对孩子的视力和健康十分有害,当孩子沉迷在电脑游戏带给他的快乐中时,他的视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地衰退,甚至会搭上曾经拥有过的健康身体; 再次,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上网就会受它们的影响。一些孩子因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人就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请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又如何向家长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学会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成“一根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