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1. 7. 8.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分买和卖,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着了这两个字;这些教法有何心里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的作用,心里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而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9. 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得回答是:建学校,建仓库,铺路,

学生小名的回答是:建房子,建花坛,打狗,敲钉,你更喜欢那种,为什么,请用思维

原理进行分析?

答:小方得回答都是沿着建筑材料这一方向进行发散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而且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0. 一位热心而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并且创造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

环境,他对教室进行精心布置一番,教室的墙内张贴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图案,窗台上

还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分析判断,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答:这位热情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事与愿违,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案,室内的花草,等这些东西会刺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有趣的花草,图片上面,从而影响了转系听课。

11.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以为老师在教学时,让两位同学扮演书中的角色,以为

学生说:;老师,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高兴的抚

摸一下学生的头,说:你的意见很好,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演。结果这个孩子表演的很出色。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答: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关系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和伙伴。教师没有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12. 教师在版书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标准出来,目的是什么,符

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是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相差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感知;(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刑场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分形近字。

13. 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的教学中,课文第二段,第三段写秋天猎人

猎熊的果敢,但是一名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归纳猎人的果敢,而是说猎人很残忍,可喜的

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懊恼,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请对这位老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答: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

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辨别,达到统一的意见或者是并不统一的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为课本是准,唯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转变。

14. 在实际教学中,有教师对学生采用错一罚十,漏一补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答:这种做法违背教育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行为,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系,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罚十,错一补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的学习制造一定的心里障碍。

15. 一位一年级的老师上完(要下雨了)第一课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

请你今天回家把和小白兔碰见的趣事将给你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