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才事迹材料汇编

优秀人才事迹材料汇编

农村合作社社长农村优秀技能人才事迹材料

沈德华,男,高中文化程度,1970年8月生于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沈家村,现任沈家村党总支副书记、埇桥区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作为普通的农村干部,他靠自强不息闯出了一条艰苦创业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又靠龙头带动拓宽了一条共同致富路。古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沈德华正是一路坎坷走来,走出了今天的成功。 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几年前,在有蔬菜种植传统的沈家村,普遍存在蔬菜品种少,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蔬菜产量上不去,产品单一,形成不了产业优势。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大受启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城市的商店和超市里,摆满了大量的蔬菜水果,并且价格要比农村的蔬菜要高很多,使他萌生了种植蔬菜的想法。他便引进新品种,在自家的农田里试着种植了一些蔬菜,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种植多大的规模,只种植了1亩多地,因为自己的种植技术还没有熟练。当年净利润达2000多元。尽管很辛苦,但收获的喜悦增强了他的信心和勇气。他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下去,

1 / 5

一定能够有突破。

由于国家鼓励蔬菜种植,改革农业种植结构,再加上蔬菜市场前景看好,供不应求,第二年,沈德华毅然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购买了一些机械设备和优良蔬菜品种,在沈家村建起了蔬菜基地。面对亲友的信任和支持,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蔬菜基地办好。但蔬菜产量不高、产品集中上市、容易遭受病虫害等等难题经常困扰着他。沈德华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在乡农技部门的帮助下他请来了种植专家,在种植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具体指导。这件事使他明白了搞种植,细心和努力还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为此,他一方面虚心请教蔬菜专家,一方面自己也不断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种植水平。

同时,他紧紧抓住西二铺乡被列入埇桥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契机,积极筹资建设德丰生态采摘园,发展草莓种植是德丰合作社的一大举措,2010年冬季沈德华先后去长丰县等地考察学习,了解市场行情,走访农户,向当地技术人员学习请教,并且高薪聘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管理。第一年选购两个品种,种植20亩。实践证明,本地区土壤适宜种植草莓,而且采摘效果十分显著,每亩草莓产量3000市斤左右,采摘价格平均每斤15元,每亩销售额45000元,净利润每亩30000元左右。至今合作社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到近百亩,而且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优良。经两年多的实

2 / 5

践证明,采摘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示范带动作用和市场知名度。经过三年的发展,沈德华已成功开发了占地100多亩的设施蔬果产品采摘园,并规划建设垂钓中心,配套特色餐饮、农家住宿和农业观光长廊。在他顽强不懈的努力下,种植基地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发展起来。 二、龙头带动共同致富

2010年,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沈德华任社长,最初成员不到10人。发展到今天,基地规模由初期的3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亩,亩均产值5000多元,带动群众近千户致富。蔬菜种植达到10多个品种,发展了草莓、车厘子、圣女果等多种采摘品种。

蔬菜合作社成立后,他更加积极地种植新的蔬菜品种。先后帮助群众引进了甘蓝、优质辣椒等,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指导、销售、存贮等一条龙服务,极大的降低了农民的种植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记得在开始种植的时候,有几户农民还是对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了解,认为种植蔬菜风险比较大,没有种粮食安全,说什么也不肯加入蔬菜合作社。后来经过沈德华的一再开导,这几户人家才慢慢接受。就这样,种植基地越办越红火,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成为了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安置40余人就业。宿州市、区领导多次到种植基地视察并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

3 /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