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蒜苗(一)。(教材第85~87页)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体会和理解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
1. 播放课件,观察蒜苗15天的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一些实践活动,在教材中纳入一些活动性的课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有益的。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可以获得同步发展】
2. 请同学们展示半个月以前亲手栽的蒜苗。
教师:14天前我们栽的蒜苗生长得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观察记录和方法。 (学生彼此之间交流各自蒜苗14天的生长情况)
教师:刚刚同学们介绍了自己蒜苗的情况,我们知道蒜苗会有最高或最矮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平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1:蒜苗刚刚生长时是最矮的,只要让它吸收充足的养料就有利于它的生长。 学生2:出现这样的差距是时间的原因,我平时会给蒜苗浇水和施肥。 ……
教师:我们将每个人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可是应该如何整理数据? 学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人栽的蒜苗长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一看。 学生2:可以把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记录情况统计一下。
教师:统计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情况有点麻烦,所以我们来记录下蒜苗14天后的高度。谁想汇报蒜苗第15天生长的高度?
(学生根据各自蒜苗第15天生长的高度回答)
1
1. 教师:请小组每个同学完成第15天蒜苗的高度统计表。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姓名 蒜苗高/厘米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各自整理的上表)
2. 教师:你能尝试着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中的统计图)
(学生兴趣盎然地拿笔画统计图) 教师:画统计图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格子不够了。
教师:你是1格表示的几厘米?格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1:1格代表1厘米。
学生2:格子不够了再补格子,然后接着画。 教师:如果不补格子,你还可以怎么做? 学生1:可以用1格表示2厘米。 学生2:可以用1格表示3厘米。 ……
3. 教师:谁乐意把自己画好的统计图和同学们分享?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
教师: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当格子不够用时,我们可以增加格子,但是数据太大时,这不是最理想的方法。我们可以用1格子代表2个单位或3个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解决矛盾冲破中建构知识网,在对比发现中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你能根据我们刚刚交流的结果完善各自的统计图吗? (根据讨论结果,学生自己完善统计图)
4. 教师:我们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不光要会画图,还要会看图,通过刚刚整理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小组中最高的蒜苗高……
学生2:小组中最高的蒜苗与最矮的蒜苗高度相差…… 学生3:小组中蒜苗大约都在…… ……
5. 教师:你能尝试着做教材第86页的试一试吗? 学生小组之间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教师:通过刚才统计蒜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我们把得到的数据画在条形统计图上,出现格子不够的情况下,需要我们改变原来的1格表示1个单位的方法,变成1格表示2个或多个单位。
栽 蒜 苗 (一)
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还可以表示2个或多个单位。
1.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使学生体会到
2
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
2. 在教学内容上,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觉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完成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A 类
1. 条形统计图的1格可以表示( )个单位,也可以表示( )个单位或者( )个单位。 2. 冬天到了,学校举行运动会。小平、小青、小华、小玲、小敏参加了掷球和1分跳绳的比赛。下图是他们掷球、跳绳的成绩。
(考查知识点: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和解决问题)
B 类
1. 小平、小青、小华、小玲、小敏5个小朋友的踢毽子成绩分别是40个、35个、25个、50个、45个,将这些成绩绘制成条形统计表。
2. 请你根据下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小学各年级男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 人数/人 一 年 级 61 二 年 级 33 三 年 级 72 四 年 级 95 五 年 级 56 六 年 级 58 合计 375 (考查知识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能力要求:能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 1 2 多 2. 略 B 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