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单位:安徽省太和县第二中学 姓名:郭影 时间:二零一七年五月

《吆喝》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

2.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

2.培养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1.小组互动法。 2.点拨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太和县的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萧乾走进老北京的街头,去听那五花八门的吆喝。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1910年1月27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陆落叶归根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

2.掌握的字的读音:

商贩(fàn) 招徕(Iá?) 钳形(q?án) 铁铉(xuàn) 囿于(yòu) 隔阂(hé) 馄饨(hún)(tún) 剃头(tì) 佐料(zu?) 饽饽(bō)(bo) 吹嘘(xū) 小钹(bó) 乞丐(gài) 蛤蟆(há)(ma) 雪花酪(Iào) 海棠(táng) 蘸(zhàn) 兜里(dōu)

秫秸杆(shú)(jiē) 卤煮(I?) 山楂(zhā) 荸荠(bí)(qi) 荞麦(qiáo) 马趴(pā) 两捆(k?n) 嘞(Iei) (三)解题 问:什么是吆喝?

—— 吆喝,说穿了就是大声叫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 (四)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2.圈画出文中提到的吆喝。

3.作者介绍北京的吆喝声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多媒体展示答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