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牧《赤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见课件)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三)读懂诗意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 / 3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四)问题探究
1、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兴感之由)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历史将被改写。 (补充资料 ①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②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而写二乔入围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4、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他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功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
但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那么,诗人咏史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 / 3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的真正用意何在呢?
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五)小结
诗人借赤壁之战的成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
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