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与升华,社会保障作为全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在社会实践层面践行着“以人为本”理念,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高度契合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向。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会议精神和制度安排,无不彰显着对两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部分失地农民不幸成为“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收入无路”的“四无”人员,其社会保障及其可持续性困境严重偏离了“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如何为这个游离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夹层群体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使之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就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研究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实证与规范结合、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学者相关理论指导下,围绕“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首先,在对失地农民、新型城镇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核心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后,分别梳理与总结了土地产权理论、地租理论等国外经典理论。然后从发展理念、动力机制、空间结构等维度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对新型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理论阐释,然后运用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工具对两者的内在关联

作了进一步的经济学分析。其次,在作出征地补偿决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收入假设后,通过构建农地社会保障价值与社会保障适度支出测算模型,分别对调查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理论收入与适度支出进行了测算,并将其与实际收入与实际支出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以调查地区五种新型城镇化模式下1151名失地农民为样本,对其社会保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再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回归分析,对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数理探究。以此为基础,借鉴他人成果,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归纳了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固定效应、有序Logistic回归实证分析,探究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满意度差异的原因,并通过理论分析归纳总结其他影响因素。最后,在对英、德等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经验和北京、青岛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内实践进行借鉴与反思的基础上,在相关经典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完善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组织保障与对策建议。本研究的贡献主要有:第一,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新型城镇化进行了融合研究,弥补了以往同类研究大都是独立展开的不足;第二,拓展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和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视野;第三,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互动的理论模型以及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理论收入与适度支出水平测算模型。第四,对失地农民经济层面和非经济层面社会保障的同等关注,为以后同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