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我诊断报告材料

实用标准

武汉市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自我诊断报告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一、自我诊改概述

我校自1959年建校以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直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2008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17年获列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本专业诚邀“楚天名师”3人来校任教,“十佳师德标兵”1人,现有专任教师28人,学生1151人,师生比1:17.7;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占10.71%;高级职称5人,占17.86%;双师型教师23人,占82.14%,并逐年增加,4名教师先后荣获“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专业建有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汽车整车、汽车传感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仿真模拟等20多个专业技能实训室;拥有供学生实训的欧、日、美系轿车30余台,各类先进的汽车诊断仪器、检测设备和实训台上千台套。

2005年建成“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我校先后与博世(上海)、东风标致、斯必克等企业合作,成立了东风雪铁龙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中心、博世汽车故障检测实训中心、标致培训基地和斯必克空调与电气实训中心等;另外学校还是湖北省和武汉市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教研中心主任学校。

2012-2014年,本专业顺利的完成了国家示范校重点支持专业的建设任务,专业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均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但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持续提高专任教师的师能、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师德师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自我诊断意见 本专业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明确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和创新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努力为武汉市汽车售后维修市场服务。本专业采用“一体二合三双”的办学理念和方式,一体即校企一体;二合即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三双即学生双身份、教师双师型、基地双功能。年均招生384人,在学校规模第一位,每年为武汉市各大4S店、修理厂和汽车制1.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3.以课程建设为引领,促进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提高专业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培养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5.完善实训实习条件的体系化建设; 6.实施系统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7.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汽车后市场的经济发展; 8.发挥专业的辐射作用,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专业群。 改进措施 1.1专业定位造厂培养优秀毕业生,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重点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准确性 居湖北省前列,并建有东风雪铁龙雪铁龙、通用AYEC项目、丰田TEME21实训室,企业的工作环境,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引入企业6S管理。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零对接。本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在比赛中屡获大奖,学生参赛更是攒金夺银。承接2年的湖北省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为了更好的适应和配合武汉市支柱产业的发展,已率先嵌入新能源课程,并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基于PDCA循环原则,通过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学习型工作任务确立、课程体系构建、学习型工作任务与课程搭建、课程体系和标准的论证、课程实施总结的全过程而1.2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 确立。即根据专业覆盖职业岗位和领域具备的综合能力,采用“双主线”原则,将岗位技能这条主线中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技能融入基础能力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中,以技能为核心融入到综合模块中。将职业素养另一条主线中沟通、团队协作等关键能力贯穿于职业素养模块、基础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和分支模块中,搭建“素质与能力”并重课程体系。通过几十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维修岗位分布、核心能力要求、职业活动与工作任务的调研。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统计,形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1.专业设置 1.每年都应该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位(群)能力调研报告》和《学习型工作任务分析报告》,据此形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框架》。通过素质与能力双线培养,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模块及具体课程。 2.将调研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任务。 3.继续坚持“树型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更大选择权,满足学生专业兴趣,强化能力培养。 4.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所占比例完全符合教育教学要求;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均采用“六化一统”的考核模式。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

(群)能力调研报告》和《学习型工作任务分析报告》,据此形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框架》。通过素质与能力双线培养,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模块及具体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基于PDCA循环原则,通过人才需求调研、调研报告论证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人才培养方案草案、方案论证及修订、实施运行的全过程而制定。汽车运专业“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研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依据湖北省、武汉市汽车后市场前台接待与机电维修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上灵活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由专业基础课、发展方向课、优势拓展课逐层递进的以学生能力和个性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强根固本、主干养育、分支培养、成果对接,形同树状,逐级上升。“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给学生更大选择权,满足学生专业兴趣,强化能力培养。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基础素质与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经过“树型模式”的打造和磨练,学生基础综合素质扎实稳定,专业技能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彰显,适岗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学校制订《武汉市交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2017--2020)》和2017年专业建设规划,本专业依据学校规划、市场需求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2017年按照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有效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制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按照要求,本专业通过专项调研和校企合作收集信息,近三年每年适度调整专业规模和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合适性 现了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 本专业是示范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通过建设,专业在教育教学质量、实训室管理水平、信息应用、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等得到提升,不断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如何更好的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最好的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如何完全实现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研讨,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武汉市汽车售后维修市场的需求。 文案大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