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
1、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 2、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答: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院发现哪些情况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答: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4、医院发生哪些情形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答:(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5、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怎么办? 答:(1)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2)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6、医院感染分几类?
答: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7、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有明确潜伏的病人,自入院第一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的感
染即为医院感染。
(3)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称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均属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6)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8、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性反应等。(3)新生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4)患者有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9、灭菌后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答: (1)手感潮湿;(2) 落地后;(3)与潮湿物接触;(4)存放的灭菌物品包装松散或筛孔未闭;(5)超过有效期。
10、开包后的无菌物品、已启封的溶媒应在多少时间内使用?
答:均为24小时内使用。
11、医院高压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是多少?
答:冬季(25℃,湿度﹤60﹪)棉质包装或硬质容器包装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存放有效期为7天;医用无纺布包装有效期1个月;医用皱纸包装有效期3个月;医用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 1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多少时间不得使用?
答: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
13、配制抗菌药物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现配现用的原则,配臵后的抗菌药物应在1小时内输入使用。 14、碘伏、酒精及其容器瓶多长时间更换及灭菌?
答:每周更换1-2次,其容器每周灭菌1-2次。 15、开包的灭菌棉签应多少时间内使用?
答:应24小时内使用。
16、酒精、碘伏及含氯消毒剂使用应注意什么?
答:酒精、碘伏等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0天,含氯消毒剂要求现配现用,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7、为什么临床使用后的器械须立即冲洗?
答:因为使用后的器械上黏附的有机物85%是水溶性蛋白,如直接与消毒液或热水接触,可使水溶性蛋白聚合在器械表面,妨碍消毒液与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效果。另外,黏附在器械表面的聚合物若不及时冲洗,以后也不易消除。所以,使用后的器械应先用冷水充分冲洗,然后消毒或用热水清洗。
18、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分枝杆菌、HIV等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和一般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
答: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液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30-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 mg/L 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19、医院环境是如何划分的? 答:医院环境共分为四类:
Ⅰ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室等保护性隔离病室;ICU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