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历年真题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2017.1.6

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核对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座位号同时填涂在答题卡背面上方。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将试题卷装订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2B铅笔,笔迹要清晰。

5.严格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古人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下列制度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两千多年来,它引水灌溉,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龙首渠

3.在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

4.“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年《有感》中的诗句。诗人悲愤

的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鲁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思想时指出,“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思想属于 A.地主阶级顽固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6.下列近代著作、报刊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民报》

D.《劳动界》

7.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主要得益于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B.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D.知识分子大力宣传

8.右图为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所建立的湖北军政府,该政府成立于

A.1901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9年

9.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下面思想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中体西用 B.维新思想 C.民主科学 D.工农武装割据

10.1937年,中共中央派代表赴庐山同国民党谈判,同时声明中国共产党愿意停止推翻国

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促使这一声明提出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1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12.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曾对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说:“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自己有

原子弹。”据此可知,新中国研制“两弹一星”是为了 A.打破美苏垄断 C.发展国家经济

B.声援第三世界 D.团结社会主义国家

13.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曾说:“对香港未来地位的谈判取得成功,将毫无疑问地被

认为是在当前国际关系中,有效的、静悄悄外交的一项极为突出的范例。”这里“有效的、静悄悄外交”能够实现主要得益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中英两国利益一致

14.邓小平领导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

章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公元前594年,梭伦推行改革,改变了雅典贵族世袭垄断公共职位的局面。梭伦的措施

A.成年男子担任一切官职 C.组织编纂《民法大全》

B.制定《十二铜表法》 D.以财产多寡分配政治权利

1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提出这种观点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7.意大利佛罗伦萨剧作家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1404—1472)写道:“人们只要想

做,没有什么做不到。”这一观点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理性主义

D.民族主义

18.这条法则解释了为什么天体不直接坠向太阳而保持椭圆形的旋转轨道。这条法则是指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普朗克的量子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