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住宅节能措施

新农村住宅节能措施

[摘要] 新农村住宅是我国九亿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新农村住宅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较为完整的区域化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已经成为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环境节能措施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普遍掀起了建房热潮,在这一形势下,关注和研究村镇住宅建筑的节能问题已刻不容缓。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和水平,可以通过减少农户冬季采暖用能,而降低农村生活能耗总体水平。因此,抓好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是落实国家节减排总体任务的必然举措,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规划选址、环境设计、平面布局、保温隔热设计、太阳房、遮阳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建筑节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1.规划选址

1.1 霜洞效应

我国北方大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建筑选址不应布置在山谷、沟底、洼地等凹地处,这主要考虑冬季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在这些区域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使位于凹地的底层或半地下层建筑为保持相同的室内温度而多消耗一部分采暖能量。而且在这些区域建房会受雨水侵蚀、山洪冲击、甚至受到泥石流的侵袭,遇有大雪,房屋会受到更大的浸没。

1.2向阳与遮阳

太阳光直接照射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日照,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合理的利用太阳辐射在规划选址中十分重要。日照的有利作用

1.2.1日照的有利作用

(1)有益于人体健康,日照可促进生物的新陈代谢,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建筑物内争取适当的日照有重大的卫生意义。

(2)太阳辐射能提高室内的温度,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

(3)日照能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

因此节能建筑首先遵循向阳原则:

(1)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争取尽量多的

日照,为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创造采暖先决条件

(2)选择最佳的建筑朝向范围,设计时应注意在寒冷季节有适量和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

外墙面。

(3)合理的日照间距。太大的间距会造成用地浪费,一般在满足连续日照时间的前提下确定建筑最小间距。

(4)利用建筑群体相对位置合理布局,争取良好日照,同时可以组织建筑的阴影效果达到遮阳的目的。

1.2.2 日照的不利作用

(1)过量的日照造成夏季炎热地区室内过热;

(2)直射阳光容易产生眩光,损害视力;

(3)直射阳光对物品有褪色、变质作用。

基地遮阳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地貌遮阳:利用山坡、突兀的丘陵等达到遮阳目的。

(2)建筑遮阳:利用建筑群体的阴影效果遮阳。

(3)绿化遮阳:利用基地绿化,能够达到良好的遮阳目的,并能降低微环境温度。

1.3防风和通风

规划选址应该注意冬季防风和夏季有效利用自然通风的问题。在寒冷地区,考虑冬季防止冷风渗透而增加采暖能耗,住宅建筑应选择避风基址建造;而在夏季炎热地区,则应顺应当地的盛行风向,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对于绝大多数地区而言,由于冬夏两季盛行风向的不同,规划选址可以通过协调与权衡来解决防风与通风的问题,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

住宅群体的通风具有典型的整体协同效应,即实现住宅群体最佳的自然通风,须依靠各个住宅单体同时保持最大的风透性能,协同工作才能实现,而群体中某一个住宅单体气流穿透能力的下降,都会对住宅群体的通风能力起到牵制作用。因此在布置住宅群体的同时,需要考虑一定的应变方案,使之在冬季最大限度地阻止气流穿越,而同时在夏季能够引导气流穿越。不同高度和长度的住宅应该尽可能面对主导风向平行地布置,在住宅群的最北边布置最长和最高的住宅,然后逐渐是体量相对小的低层住宅,最南边可以布置体量最小的独立住宅。这样一来,能屏挡冬季北向来风,还形成了面对夏季南风的开口状态,而且整个住宅群体形态组成丰富。

住宅区室外风环境不良,在夏季可能阻碍室内外自然通风的顺畅进行,增加空调的负荷;在冬季又可能会增加维护结构的渗透风而提高采暖能耗,风环境因素考虑不周,会造成局部地区气流不畅,在建筑物周围形成漩涡和死角,使得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设计良好风环境品质的建筑能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

1.4自然条件

规划选址与布局还应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2.设计环境

作为居住区的主要成员、居住区的核心成份,“人”永远是居住建筑设计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融合与沟通,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在创造高品位居住建筑的同时,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居住环境,使建筑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1环境统一

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2.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

3.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4.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

2.2景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