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 D.谈话和讨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王老师非常关心别人对他的看法,经常问自己“学生.同事.领导如何看待我?”王老师处于成长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角色阶段 参考答案:A

3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过分强调“标准”、“准确”,易使学生的学习发生( ) A.逻辑联系 B.非实质性联系 C.客观联系

D.非人为性联系 参考答案:B

4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 )。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的方法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意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5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参考答案:A

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6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名师详解]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它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8皮亚杰认为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C

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型课程。 [名师详解]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故正确答案为A。

10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参考答案:B

11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识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参考答案:D

12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 A.潘菽 B.维果斯基 C.罗杰斯 D.马斯洛 参考答案:C

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13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元认知策中的调节策。调节策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14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15主张在学习目标上,要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自我实现的人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