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资料

1、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但双方业内已存在的基本共识在于:21世纪的中美关系必须避免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

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战略、实施新对策。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国关系受力量对比变化驱使,正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因而成为中国政府内政与外交工作的重大课题。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紧紧把握上述国际局势脉络和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致力于打破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逻辑,谋划与传统大国合作共赢、与新兴国家携手共进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既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矛盾与纠纷。但大国在对华关系上仍受制于冷战思维,对华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欧盟主要大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难以适应中国快速发展态势,因而纷纷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携手推进对华防范战略,趁中国将强未强之际,联手制约中国发展态势,谋划对华更具弹性的战略优势。政治上利用现行国际机制引导中国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经济上利用国际游戏规则重新塑造中国,使之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主流经济;文化上利用交流与合作促使中国接受西方文化观,并向西方文化体系转轨;安全上纷纷构建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包围圈。 2、“文明冲突论”评价

“文明冲突论”的创始人,乃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这些观点集中在《不是文明,又是什么?》,《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普遍的》以及专著《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亨廷顿还就文明冲突问题,在不少国家、大学、学术机构作过专题演说,但主体观点仍未突破他在上述学术文献中表达的思想。 1)当今世界文明差异明显,文明史人类历史的主线 2)文明的冲突成为未来左右全球政治的最主要的冲突 3)同质文明内部的整合 4)国际关系日趋非西方化

5)儒教与伊斯兰教国家的结合是对西方的头号威胁 (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内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分不开的。同一文明类型中是否有核心国家或主导国家非常重要;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相对力量及其领导或核心国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文明间力量的对比会受到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间

最可能的是相互疏远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敌对的关系,而文明之间更可能是竞争性共处,即冷战和冷和平;种族冲突会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将人们分开的同时,文化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带到了一起,并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这有助于削弱或消除隔阂。

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等等。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亨廷顿教授的许多观点,特别是他研究国际政治的方法论,在学术上有其独到之处,并承认,亨氏所讨论的问题,在现实国际关系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具有重大潜在影响的问题,但同时强调,亨氏文明冲突论的结论有失偏颇,且有为美国当权者谋划称霸世界之嫌。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 ,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理论 ,它反映了冷战后美国政治精英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思考。该理论的主要缺陷是过分夸大了文明的作用 ,并鼓吹中国威胁论 ,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首先,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其次,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表面上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实质上是一种内含着文化霸权的理论。再次,亨廷顿强调文明的冲突而忽视文明间的和谐共通因素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3、“霸权稳定论”评价

定义: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霸权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霸主自我牺牲,霸权必衰,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从理论上作进一步梳理,可以归纳为霸权的战略目标、霸权的运行机制和霸权的发展过程。

评价:霸权稳定论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霸权(体系)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霸权国建立了国际经济秩序和维持这种经济秩序的国际规制,并且提出公共产品的概念加以解释,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很大。 但是,霸权稳定论不仅在理论上受到质疑,在实践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1.霸权——不论霸权国是一国还是几国——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分配结构,它与多边自由的国际秩序是不能相容的。霸权体系下的利益分配是极不平衡的。霸权国之所以愿意提供公共产品是因为它本身能够从中受益,而且它的受益是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包括霸权合作国。

2.霸权与稳定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霸权国及其建立的霸权秩序具有等级结构的特征,霸权国建立和维持国际系统的意愿和行动,出自霸权国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霸权国的整体国家利益是维持霸权国与系统内其他国家尤其是主要挑战国或潜在挑战国的相对优势的权力地位。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不足以证明霸权稳定论。作为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霸权象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实在战后初期对于西方世界包括日本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绝大部分时期,美国并没有建立真正的自由国际经济秩序,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挑战的时期,正是多边自由的经济秩序开始形成的时期,这说明自由多边的经济秩序与美国建立的霸权体系是相互矛盾的。换言之,美国倡导的霸权体系,并不能真正起到长期稳定世界经济的作用。 4、“民主和平论”评价

民主和平论,简称民主和平,是一种国际关系、政治学、和哲学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更正确的说,所有自由民主制国家)不会或极少与另一个民主国家发生战争。不过实际上,该理论并不意味着,民主国家就不会发动战争;也不保证,民主国家会比其他体制(比如,专制)的国家来的不好战。

二、驳斥“民主和平论”的相关观点 (二)深刻剖析“和平民主论”,驳斥其不合理性

“民主和平论”基本概念的不确定性。 “民主和平论”的两个要点难以成立。“民主和平论”从民主国家内部的民主制度、民主观念这两点来论证民主国家倾向于和平,有利于控制发动战争的动机,因而有利于实现民主国家间的和平。事实上,民主制度、民主观念的建立既可以激发战争,也可以控制战争,它并不能单独地决定一国对外是否采取战争行为。

“民主和平论”在方法论上的缺陷。“民主和平论”所讲的民主只是一种国家权力运行方式,而不涉及民主所具有的不同政治内容,因而这种“国家层面分析方法”仅仅是一种从形式上分析国家结构与国家对外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具有片面的深刻性。

(三)“民主和平论”到“中国威胁论”

冷战结束后“中国威胁论”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大有市场。在美国,反华势力掀起的“中国威胁论”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威胁论”,又是在“民主和平论”催动下出现的。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那些依据“民主和平论”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人不断重复地把美国和中国主观和简单化地分别归入民主和专制、文明与野蛮两个极端对立的阵营和类别。在上述阵营和类别中“民主”的美国优越于“专制”的中国,“民主”的美国是“文明”和“爱好和平的”,“专制”的中国是“好斗”和天生具有“暴力倾向的本性”。这些都是非常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

综上所述,民主和平论主张建立的和平本质上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局部和平,世界总体和平的巩固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呼唤新的民主。

5、地缘政治学说及其评价 定义: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海权论(马汉)陆权论(麦金德)空权论(杜黑)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政治的。其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的影响甚至制约,他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如果“不参考整个人类的和非人类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环境因素光谱,就无法理解国际政治的背景”,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在抽象层次上,地理和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这样一种能力上:一个国家有能力在任何时候运用权力去影响或控制它视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土”。

地缘政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一个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这也是运用最广的一个界定;二是中等层次的、主要指比一个国家的周边范围更广泛的地区,是区域主义或地区主义的地缘政治;三是大的地缘政治,是世界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把世界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研究,地缘政治在这一层次上多半涉及大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地缘政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各种地缘政治现实关系的总和,反映特定时期地缘政治的总体面貌特征。所以任何地缘政治都离不开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互动影响,地缘政治并不是专谈政治而不谈经济和文化。

地缘政治学是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地缘政治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是,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其影响仍非常深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