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全局思维[大数据])

连锁超市经营管理之全局思维[大数据]

不确定性中的稳定性 模型→可能性→章鱼→稳定性

“大数据管理”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大多数企业也对商业数据有效管理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什么是“大数据管理”,大数据管理就是把零碎的商业数据提炼出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指导性、针对性建议的数据处理方式。目前为止,仍旧有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停留在纸、笔、双手管理企业的状态,不可否认这种管理模式在90年代包括21世纪初期都可以获得成功,但是大家想想,现在是一个卖早餐的大妈都有微信、支付宝的时代,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让事情变得更简单的机会?当你还在埋头苦干、斤斤计算的时候,你的对手已经找到问题所在做出相应对策,你认为还能赢吗? 一、模型

当你准备对某些数据进行提炼时,首先要建立它的模型,模型的架构是一些相对稳定的的经济规则,有了模型,才能把零碎的数据整理出来。

譬如:我打算建立一个对商品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模型,销售达成率是个相对参数可以由财务人员提供,但是这个是一个相对数据,在大部分连锁企业来讲这方面已经很成熟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这个数据不能做为能力考核的主要数据,因为他只是按既定规则进行操作,而且大部分促销活动都是统一制定,客观来讲,商品主管是没有绝对权限控制销售额的;低库存、高库存管理是个绝对参数,低库存管理是商品主管对于缺货商品的补货行为,没有商品就不可能产生销售,高库存管理是对积压、动销慢商品的处理,包括促销、退货或者出清。考核相对参数的比重要少、绝对参数的比重要大,还可以加入其它考核参数进行综合的考核。

规则:低库存管理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商品储备是否合理,按常规来讲,一般低于一

个月或30天,就必须要补货,而且在即将缺货的时间节点的响应速度也是个考核范畴,都可以在考核模型中加入;高库存管理主要是在现有的销售数据情况下及时对可能滞销、积压的商品提前处理,避免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也是商品管理人员管理商品技能的重要体现。 二、可能性

如果你是一名才入行的员工,因为商场运作、管理在你的脑海当中只是个模型,你不知道这件事会通向什么样的结果,你只知道“可能性”,可能会这样,也可能会那样;当你入行一段或者更长时间的时候,因为业务技能、工作经历的增长,你能从可能性当中提炼出“相对性”,这件事大概率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需要怎样操作、防范。由“可能性”往“相对性”的提升,是你在这个行业的跨越、升华,当然这也意味着岗位、薪资的提高。 譬如:我是品牌牛奶的促销员,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个往我的促销堆看的人都有“可能性”会买我的牛奶,我花了很多时间认真的去介绍,虽然我收获很少;当我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了一些 “相对性”的规律,带小孩的夫妻更容易购买牛奶,在比对两种不同牛奶的人要推高端产品等等。

譬如:我刚刚从一名基层员工升职做基层管理,我还保持着“可能性”的思维,这个业务员说的没错,他的促销堆头要调整一下,他的货应该多补一点,这个商品可能比那个商品好卖些要放在好的位置;当我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开始用数据管理商品、陈列,我找到了一些“相对性”的规律,节假日要用高端产品做形象附带中端产品走流量,优势位置要陈列当季最畅销的商品。

可能性到相对性的提升,是工作能力、经验的提升,找不到相对性的规律,就只能做可能性的事情! 三、章鱼

章鱼有八支触角,人只有两支手,在同等条件下,章鱼的工作能力可能更强一些,但是造物主赋予了人思维,当你的思维像章鱼的触手一样工作时,你的竞争优势将会扩大,速度更快、多方位管理更强。

我每天都在想这些凌乱的数据,是不是有一些相对性的规律,我是不是可以批量的管理这些可能性的事情?

渗透

做数据管理,一定不要单向思维,要渗透到各个部门,这样才能产生全局思维,全方位考虑事情,想得比别人多,才能做的比别人快、好。 核心

从“可能性”当中提炼出“相对性”,是工作能力、经验的提升;渗透、学习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是全局思维的建立;把“相对性”按全局思维的规则沉淀下来,建立起“稳定性”,是核心。 四、稳定性

“可能性”→“相对性”→“稳定性”

可能性是一个低概率事件,相对性则有一定的特征,稳定性是站在全局思维上综合判断,数据管理是批量操作的,当你有从“可能性”→“相对性”→“稳定性”的一个经历,才能做出合理、合适的操作,制定规则。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操作? 开源、节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