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审题和立意 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作文教学必然要体现这种变革,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作文课程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作文课程。具体来说,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经历和情感经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辨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功。 在落实目标时,新课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目前国内教学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作文模式,实际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国外一般过程:取材——构思——写作——推敲——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为我们学习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 本课的设计就是通过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当时写作本文时候的思路,谈谈自己的写作感悟。以及同学点评,纠正思路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作文的积极性,使作文讲评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作文历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管教师如何的教,学生如何的学,作文教学总是没有一个起色。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又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扩散性的思维方式,使新的方法战胜传统的模式,本次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教学本身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开展。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观察,分析、积极参与活动等,主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在学习中掌握、巩固、更新知识,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审题立意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一步,立意是否有新意,关系到一篇作文能否取得好成绩。因此,作文贵在立意要新。设计本题就是让教师作一个示范,从示范中使学生得到某种启示,或掌握一种方法,从而使作文在审题立意上创新。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形象导入,打开思路 车有车路、马有马路、思有思路。开阔的道路,可容下车马行人;开阔的思路,可融会万千思绪。 任何题目,都不会仅有一个视角,一条思路。对于思路开阔的作者来说,总是有几种立意,多条思路可供选择。同一题目,展开180度的联想,想前想后,想左想右,新颖的立意就会如紫燕春归,纷至沓来;生动的材料就会向主题的光点集中。倘若思路狭窄,只凭一孔之见,点滴印象,不能展开联想,就会在审题立意这第一关受阻,其失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设计说明: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历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常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狭窄,写不出新意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文要创新,必须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从审题立意入手,进行多视角思考,是设计的主要的意图。) 二、以例导引,拓宽思路 (一)审定体裁。 1.板书下列题目,学生判断作文体裁 《谈理想〉〉 〈〈从勤俭节约谈起〉〉《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眼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 (设计说明: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果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将审清体裁放在首位。) (二)审定范围。 审清下列题目所限定的范围,思考后同学们互相补充,教师归纳。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 (设计说明: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 (三)展示本次写作中审题立意的几种典型情况。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当时写作本文时候的思路,谈谈自己的写作感悟。 (设计说明:此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结合作文材料和现实生活,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有很多种。但由于长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教师拟题——作文前辅导——作文后批改),或教师讲解作文立意的单一性或狭隘性,特别是作文前的辅导,教师过多地讲审题、立意、谋篇,无形中设置了一个框架,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导致其陷入“思维定式”的陷阱中,写出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三、教师示范,确定思路 1、从动作本身的目的与原因等审题立意,挖掘内涵。 2、通过这一动作的喻意,“化实为虚”展开丰富联象来审题立意。根据动作的特点明确动作的喻意展开联想与想象,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1、踮起脚尖——努力向上、发挥主体潜力以接近目标;(毅力、奋进、拼搏等)2、踮起脚尖——努力往远处看,树立高远目标。(高瞻远瞩、梦想抱负、胸襟、格局等) 3、存在的典型问题: 脱离动作本身的意义,乱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