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马原重点整理

简答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形成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 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简答: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能是作为主观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证明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单选……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简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简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森林和草原的生态破坏,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伦理问题,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歧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垃圾和虚假信息还可能会侵害国家安全及个人隐私等。还有世界上的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

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简答:如何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差别。有的人作用大些,可称为历史人物,有的人作用小些可称为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受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从其发挥作用的性质来看,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极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在分析和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要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不应简单化。

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和起重要作用的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人物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和提出来的,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对于人类是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虽然也能使具体历史事件的外貌或某些后果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割裂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就势必会夸大个人的作用,进而否定或歪曲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因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

者。

简答: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单选……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判断分析……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力水平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单选……劳动二重性理论, 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共性,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个性,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的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m'=m/v(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 资本积累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接示了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但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这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等。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一是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二是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三是售卖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

单选……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