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积累好词、佳句,感受春的美丽。明白“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与喜爱。 教学 2.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积累有关春天的诗歌。通过对“开卷有益”的学习,巩固学习短文的方法,了解傣族的要求 泼水节,感悟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与渴望。完成描写春天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会积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重点 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短文。 难点 教学 三课时 课时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
2.积累描写春景的诗词和有关春天的农谚。 3.学习课文《泼水节》。
1.搜集春天的农谚。
2.整理《春潮》《三月桃花水》的摘录笔记。
一 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回忆《春潮》和《三月桃花水》是从哪些方面展示各自的特点的。 (2)读一读以下两组词,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①进攻 撤退 威力……
②映照 绚丽 流淌……
两组词都是动词,但第一组词让我们感到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而第二组词让我们感到一种秀丽阴柔的美。 学过这两课后,你积累了哪些词语?能不能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 (3)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小组交流。 2.读一读,背一背。 (1)出示幻灯片。
兰 溪 棹 歌 桃 花 溪 唐·戴叔伦 唐·张旭
凉月如眉挂柳湾, 隐隐飞桥隔野烟, 越中山色镜中看。
石矶西畔问渔船。
兰溪三日桃花雨, 桃花尽日随流水, 半夜鲤鱼来上滩。
洞在清溪何处边。
(2)读一读,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 (4)它们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它们像两幅美丽的风景画。一幅描写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人在那里快乐地生活;另一幅景色迷人,耐人寻味。)
(5)熟读成诵,在读中体会,在诵中积累。 (6)你还了解哪些描写春天的诗?
二 畅所欲言
搜集有关春天的农谚,说说春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1.弄懂什么叫农谚。
2.农谚:有关农业的谚语。如“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展示课前同学们搜集的农谚。 4.讨论春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 开卷有益
读《泼水节》,思考:课文围绕“泼水节”都写了哪些内容?用“/”把不同的内容划分开。(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第1自然段):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泼水节的来历。
第三段(第5~7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
春天美景令人醉,欢欢喜喜迎春到。
1.背诵两首古诗。
2.读《泼水节》《抢春水》,做好预习。 (1)朗读两篇文章。
(2)运用质疑的学习方法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答。 (3)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点?
继续学习两篇文章,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搜集泼水节的相关图片以及傣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 2.教师做一份关于这两篇文章的摘录笔记。
一 继续学习《泼水节》
1.预习《泼水节》时你提出了哪些疑问?你是怎样解答这些疑问的?
泼水节的由来是什么?(七个傣族姑娘被火魔抢走,最年轻的姑娘用火魔的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下。火魔的头变成了一团火球,姑娘们用水泼洒,终于,邪火被扑灭了,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傣族就有了泼水的习俗。)
2.展示搜集到的泼水节的相关图片以及傣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