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13—1922) 名称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913
宋教仁遇刺及“善后借款” 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护国运动 916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发表《讨袁宣言》 《第二次讨袁宣言》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 护法运动 917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借助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遭到西南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 护法运动 921- 922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当选非常大总统,准备组织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问: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①政党: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 ②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 ④群众: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
(2)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了尽头。 四、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 、原因:
①三民主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需
要寻求新道路。
②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中共三大(1923):决定党内合作方式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一大(1924):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4、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提出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与新三民主义关系:新三民主义体现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执行新三民主义的方法、方式、途径、手段。 6、组建黄埔军校(1924):建立新型革命武装 924年1月24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东黄埔成立。这所军校在培养人才时,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作用。为国民大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的很多毕业生成为后来国共两党的杰出将领。 7、逝世:192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①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⑥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