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2016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ò) 蓦(mò)然 肄(yì)业 踽(jǔ)踽独行 B.胼胝(zhī) 打扰(jiǎo) 恫(dònɡ)吓 方枘(ruì)圆凿 C.模(mú)样 露(lù)骨 称(chèn)职 鹬蚌(bènɡ)相争
D.摞(luò)起 讣(fù)告 亥(hài)时 锲(qì)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收讫 百叶窗 困兽犹斗 并驾齐趋 B.弦律 水蒸汽 开源节流 知人论事 C.诡秘 录像机 盘根错结 鞭辟入理 D.绪言 多媒体 漫不精心 始作俑者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鉴于北京地区的气候原因,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建议,29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将 至2008年8月下旬举行。
②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在新世纪“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是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的。
③杭州市教育管理部门日前作出规定,对教师“走穴”现象加以科学规范,使这一社会敏感问题逐渐合法,日趋 。
A.延迟 符合 正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B.延长 符合 正规 C.延迟 适合 正规 D.延长 适合 正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产品展示会上,中国联通凭借“CDMA”的优势,先声夺人亮出了令同行望而却步的优惠政策。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项旷日持久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
C.我在高考复习中发现好的资料或题目,总是和同学们“资源共享”,从不以邻为壑,封闭保守。
D.一个去国外留学,一个去西部开发,两位在大学里相处了四年的恋人南辕北辙,各走各的路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毋庸讳言,朝鲜政府关于核计划的声明,为美国政府加强对朝鲜半岛的局势控制找到了借口。
B.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和贯彻那些与时俱进的政策、法令的精神,少走或不走弯路。
C.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学校里缺少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教师逐步减少,教师对使用多媒体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D.据权威部门透露,一向以质优价廉著称的国产家电很可能因为原材料紧缺成本上升而涨价。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路崎岖,盘旋而上, ① 。在村口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放眼望去,四座土楼一字排开,耸立在山坡上, ② 。
A.①山上柿林成片,红柿坠枝,点缀山谷
②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B.①山上柿林成片,红柿坠枝,点缀山谷
②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 C.①红柿坠枝,山上柿林成片,点缀山谷
②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 D.①红柿坠枝,山上柿林成片,点缀山谷
②土楼的周边散落着或新或旧的农舍,靠西边的那座已经坍塌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时下,信用问题已然成为我们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对于我们这个尚未完成社会现代化转型便急于投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国度来说,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谓信用,即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责任承诺。信用既是一种严格的道义伦理要求,也是一种需要社会制度提供普遍法制保障的社会伦理规范,甚至在一种强道义论意义上说,信用伦理本身就是社会制度伦理的重要向度之一。它首先是对承诺双方的责任要求,且在现代社会中介化、公共化程度空前提高的情况下,责任承诺需要社会法制规定、社会中介机构来给予确认和担保。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伦理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规范性伦理,如同任何一种伦理规范及其实际效应都需要确定坚实的道德主体基础或内在道德条件一样,信用伦理也具有个人美德伦理和社会规范伦理的双重特性。事实上,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本身就是由个人信用系统和社会信用系统两个基本方面所构成的。
信用问题的突显是现代社会公共化程度不断增长的自然反映。在传统社会里,由于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关系领域往往局限于自然人伦关系所能延伸的有限范围,由这种关系所构成的生活社会具有“熟人关系”的性质,道德伦理正是在这样一种“熟人”社会文化中逐渐形成的调节和规范着人们各种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系统。应该说,在传统的“熟人社会”范围内,道德伦理规范已然程式化、礼仪化,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有较强的约束力,在许多情况下,“熟人社会”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信用。这种社会信用主要靠乡土社会的“规矩”“行规”一类的强道德规范约束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靠具有普遍公正约束力的法律或契约建立起来的。任何违背“规矩”的不信誉行为都可能受到较法律制裁更为严厉的惩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其人际社会交往或交易是普遍的、无确定界限的,也是以普遍的人际平等和社会公正为基本交往或交易原则的。“熟人”社会的“规矩”不能保证普遍的人际平等和社会公正。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习惯于“熟人”社会之信用“规矩”的人,不仅难以很快熟悉“陌生人”社会的信用规范,而且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