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科技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省苍溪县红豆杉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林业不但要加强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更要重视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没有产业的林业是没有活力的林业,没有产业的大发展也就没有林业的大发展。林业产业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行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行业职工和引导山区农村致富的有效门路。为此,必须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林业生态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的目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部下过的作为主新科技项目的\红豆杉原料林营造林技术研究\课题并对目前开展的\红豆杉工程\明确指示:\红豆杉为我国一级保护树种,兼有很好和生态效益和极高的经济价值,国家大力支持在全国范围大力营造红豆杉林,社会各界以承包、任凭、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参与造林绿化事业应予以提倡和鼓励”这一指示,确保“红豆杉工程”的顺得实施,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为林业结构调整和林业生产提供高新科技示范和促进带动作用,组织和建设好林业高新科技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苍溪林业高新科技支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发展迫切需要,我县拟在“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集高新科技示范、高新科技生产,高新科技推广应用于一体,建立一个林业高新科技支撑示范基地,摸索林业高新科技推广和转化的经验,找出一条适合苍溪林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促进全县林业经济腾飞。

红豆杉易移栽,移栽时成活率可达95%以上,属中速树种,营造红豆杉即能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地流失,还能防止沙漠化;红豆杉树冠浓荫复地,叶片四季青绿,果红而奇特,似如仙果,易修剪,是园林绿化和装饰盆景的极好树咱;红豆杉木材结构致密,边黄白、内紫赤,有香气,不含松脂,花纹别致,光泽度好,纹理均匀。通直,切面光滑,防水防腐性强,坚韧耐用,属一级上等的优质的工业用材;更为神奇的是:红豆杉的叶、枝、皮、茎、根中能提取世界以认的头号新型抗癌药物“紫杉醇”,每公斤在国际市场的价值380元左右,能防癌、抗癌、治癌,是多种癌症病、白血病、艾滋病的“克星”;红豆杉还能加工生产出红豆杉系列保健品(保健茶、保健饮料、保健杯、保健环等);红豆杉的假种皮甘甜可口,可以食用,种子可以榨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份和经济价值。红豆杉真是植物界走俏的“明星”。全身都是宝,其叶、枝、皮、茎、根无一样可丢弃。该树种享有“植物黄金”、“摇钱树”之美称。 二、基本情况

(一)县域基本情况

苍溪县位于长江上游中段,居大巴山南麓,四川盆地北缘山区,与巴中、广元、剑阁、阆中接壤,总幅员面积233.23平方公里。隶属于广元市面上,辖41个乡,24个镇,734个村,4921个村民小组,总人中76万人,其中农业人中68万人,非农业人口8万人。耕地面积1256865亩,人均粮食产量533公斤,人均纯收入1409元,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830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

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低中山深丘地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深谷

交错,沟壑纵横。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口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0C,全年无霜期280——293天,年日照时数1560。5小时,年降雨量1000——1080。2毫米,时空分布不均,秋季最高,冬春季最少。县仙江河纵横,切割强烈,有嘉陵江、东河等两江12条支流和180条溪沟,共长648公里,均为嘉陵江水系。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708320亩,有林地1228014亩,灌木林地9134亩,,疏林地122256亩,未成造95373亩,苗圃地15亩,无林地253528亩,林林覆盖率35。1C,活立木总蓄积3962234立方米。

我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海拔、气候、土壤母质、温度、湿度、年降雨量、日照等经专家论证均适宜栽植“红豆杉”,尤其是大量的无林地、未成造地和退耕还林地的土地资源为发展种植红豆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项目建在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林业高新科技项目“红豆杉种植科技园”》。该公司已经工商局、税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县林业局等单位审核批准的依法设立的民营企业。现在十二名员工。聘有技术顾问、经济顾问、法律顾问,员工大中专以上文化爱60%以上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科苑科技中心》联合。由该中心提供种子、种苗、进行科研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确保红豆杉种植顺利实施。已在苍溪县陵江镇武当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五小组租赁土地二十亩,建起了红豆杉幼苗,种苗现已地地,生长良好。

三、林业生产及科技支撑现状

苍溪县林业机构健全,县设林业局,各乡镇设中心林业工作站,现在在职职工237人,其中林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23人,具有丰富的林业生产及科技推广经验。近年来,我县本着生产、科研、管理三结合的原则,做好科技、市场信息的收集、管理和推广运用等工作,坚持科技转化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建设了科技支撑(三倍体毛白杨300亩)科技示范项目,推广ABT生根粉在扦插育苗中的应用、容器育苗、多角体病毒防治柏毛虫、新型森林防火实用技术等林业先进科学技术、为我县林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促进作用,科技转化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建设规划

我县拟在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现任公司建设《林业高新技术项目“红豆杉种植科技园”》,进行引种、栽植、加工、科研,产业结构调整示范,集高新科技人员反复论证,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一)项目建设内容

《林业高新技术项目“红豆杉种植科技园”》项目,由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县林业科技推广站负责技术和业务指导。项目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规格化建设,确保一年栽植,二至三年出效益,五年以后增效益,起到选定一个好的项目,建好一支柱产业。带动一方区区域经济,改善一片生态环境,致富一方民从生活,挽救一批癌症患者之目的。 1、项目规模

第一步:建《红豆杉种植科技园》二十亩,繁育幼苗。

第二步:幼苗培育出后,力争在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利用退耕还林地,荒山造林,农户房前屋后栽植1000亩,三年后打收枝、叶出售或加工。

第三步:逐年滚动,力争2009年在全县范围内发展“中国红豆杉经济林”10000亩,供提取“紫杉醇”原料。

第四步:在2008年至2009年建厂生产“紫杉醇”及系列产品。 2、建设地点:

《红豆杉种植科技园》建在苍溪县陵江镇武当社区居民会第五小组,任凭水源好,土壤肥润的坝地二十亩进行项目建设。 3、红豆杉的生态学特征:

红豆杉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vs植物的总称。在中国民间一般称“紫杉”,也称赤柏松,又名花梨木。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一种常绿叶乔木或灌木,属长绿针叶植物,是药、兼备的植物。一般多生长在海拔350—12000米的低山丘陵、河边、水口及村落附近,常和香樟、楠竹、枫香、冬青、青冈等树种混生,属典型的阴性树种,散生。要自然群体结构中处于上层林冠。土壤肥力中等,PH值4。5—5。6,极端最低温度_8.4,极端最高气温35.6°C,平均相对温度80%左右,幼苗喜温耐阴,中龄以后喜光,较耐寒。是世界公认的头号新型抗癌治癌植物。是一级工业用材,是植树造林、绿化园林、制作盆景的优质树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保护植物。 (二)项目设计: 1、树种配置

①种子:系用室外沙变温贮藏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期。采用林下育苗,遮盖物护苗培育。 ②幼苗:采取人工浸根穴植法和扦插法。项目区一年出苗40万株。 ③大苗:上山栽植,1000—10000亩。亩栽1000株。 2、整地

地要深翻细整,注意对土壤病虫和病虫的防治,施足底肥。 3、造林

春、秋两季均可种植。为确保质量,杜绝不合格苗上山,前两年可林下种植豆类敌杆作物或种牧草养地。 4、抚育管理

幼苗期确定专人管理,调节温度、湿度、浇水、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大苗上山后,防止人蓄践踏损坏,防病治虫、春、秋各施肥一次。 (三)项目实施的步骤

1、2004年11月底建好《红豆杉种植科技园》,幼苗全部栽植下地逐年培育幼苗。

2、2005年10月起移苗栽植上山、逐年栽植力争2006年上山栽植1000亩。到2009年上山栽植10000亩。

3、2008年起筹建工厂至2009年建厂结束,生产“紫杉醇”及系列产品。 (四)项目建设措施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成功运作,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规划项目建设。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林业局长程德智任组长,副局长马开敏、公司经理、董事长杜秀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科技人员等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协调项目的实施。

2、严把项目质量关。以规划设计,引进种子,种苗,下地种植, 幼苗培育,上山造林,抚育管理,专人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把质量关。一是聘请专业科技人员规划设计,严格按设计施工;二是坚决按科技操作规划程培育幼苗;三是按红豆杉生态学特征选择优质一级苗造林,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四是聘请专业技术队全实行承包栽植,现任落实到人头地块,确保栽植质量;五是落实专人管理,一定五年不变;六是聘请专家权威建厂生产;七是项目实行监督管理制,做到每个道环节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3、强化措施,稳步实施。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奖惩激励制度和严格管理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坚决杜绝挪用及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项目资金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