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科学基础

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从哲学史看,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2、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 的特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论断是:了解物质前一刻的运动状态,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把整个宇宙的每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确定以后,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其中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应是力学的性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是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力的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而获得的位置完全可以从前一个位置得出!

机械自然观的内在方面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还原。这就是第一、用量说明质即量转化为质, 质归结为量;第二, 用低层次运动形式阐发高层次运动形式, 把高层次的现象和变化归结为低层次运动的变化;第三, 用部分、要素说明整体和结构, 把整体归结为部分;第四, 把复杂性归结为简单性的集合;第五, 把偶然性归结为必然性。这五个方面的还原都包含着一定意义的辩证法思想。例如, 事物内部的量的变化决定事物的外部性质已经为大量科学事实所证实。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差异是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壳层的外层电子数目变化引起的, 从波义耳到道尔顿和门得列耶夫, 都莫不是以物质微粒的数量组合来说朋化学元素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特性, 机械自然观每次在他们手中的应用, 都把化学这门学科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样, 拿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的还原观点来说, 它也有其合理性。它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低级运动形式总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客观基础的思想。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从低级运动形式中, 在一定的空间、时间的条件下, 演化而来的。宇宙中的每一物体都经历着机械运动和物理运动,都具有物理特性, 都受到物理力的相互作用, 而有些物体, 例如亚原子粒子, 则没有化学特征, 不经历化学变化, 还有, 宇宙中绝大多数物体没有生物、社会特性。因此, 以力学特别是从物理学为基础和方向的还原获得了许多成功, 而相反的“ 还原” , 例如大生物主义, 则很少成功。其它几个方面的还原亦是如此。正如把质还原为量, 用量变说明质变的机械自然观观点表述和包含了

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前半部分或前一阶段一样,整个机械自然观的“五个还原” 事实上不仅是辩证自然观的前历史阶段, 而且也是它的前逻辑阶段, 辩证自然观克服机械自然观五个还原特征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夕把机械自然观五个还原部分地包含在自己的“ 有机体” 内, 才是真正地“ 扬弃” 了机械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在力学,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因此物体不能自我运动,只能在外力或虽的物体施力的情况下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一般就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与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以这种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被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另外,这种唯物主义把世界看成是机器,整个宇宙是一架由神设计的机器,神给予它第一次推动后,它就服从力学规律了。动物是机器,甚至人也是机器。而机器却是根据力学原理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出发,应用当时发达的力学成就,贯彻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对神学自然观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他们与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同,肯定物质自身能够运动并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但却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按照这种决定论,自然界被看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因果链条,原因和结果具有严格确定的、不可移易的必然联系,认为所见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拉普拉斯决定论。P.-S.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不但偶然性并未从必然性中得到说明,反而使必然性成了纯粹偶然的产物。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在于,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以及热力学统计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真正勾画出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