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清《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 课 程 标 准

课 程 类 型 理论+实践课 课

质 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 4

适用专业(群) 导游与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 执

人 王红玲

课 程 组 审 核 院(部)审核

二〇一七年二月

4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课程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系统地把各项要求做为训练的目标来完成,在达到技能鉴定水平的同时,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与实践结合,以实训项目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背记和讲解能力 本课程采用教、辅、练一体化教学,边教边练,边练习边辅导,以教学带动练习,以练习主导教学,相辅相承,在定向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训实操教学,在提高学生背记和讲解能力的同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职业水平。

3.采用目标教学与目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性与针对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共设计了五十四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都采取基础知识掌握及定向题型目标训练,以目标训练为实训内容,以鉴定要求为教学要求,对各项基础知识和技能从学习到掌握再到熟练,到达到相应景点讲解要求,制定完整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以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能力突破。

4.坚持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开发课程理念 本课程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依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与技能鉴定考核机构共同探讨教学模式,共同开发设计课程。 三、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5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 四、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前导课程 适用专业 4 课程性质 总学时 必修课 72 课程类型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无 理论课(含实践) 52 20 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知后续课程 识、导游基础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 课程授课计划表 周别/学时 第一学期 第 1 周 (共 4学时) 第一章 旅游与地理学 授课内容 (章/节/目)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过本章教学,要求在了解地质作用的类型与地貌形成的基础上,掌握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重点难点 授课 方式 授课场所 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多媒体 5303/6105 第二学期 第 2 周 (第二章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多媒体 5303/6105 共 4学时) 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