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2复习大纲V2(2014)文科(学生)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2014-2017)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通识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一层次的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

一.课程基本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定位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计算科学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科学在科学研究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功能及作用。

2.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系通过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3. 理解问题求解、算法及复杂性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算法分类及其思想。

4.理解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构成,能够看懂简单的计算机程序。

5.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和分类,理解OSI模型的思想,TCP/IP及网络协议的思想。了解网卡、交换机等网络硬件的基本功能。

6. 理解计算科学的前沿发展,从思想上理解各项前沿技术发展的动因、目标和采用的策略。

7.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包括文字处理、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网络服务及Web应用等。

二.知识点教学要求的层次(“选讲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

1.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性地了解相关知识点,理解其概念和含义即可。

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能够理解知识点的相关应用。可以分基本理解,深入理解等不同层次的对知识点的把握。

3.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应用。掌握程度可分为基本掌握和熟练掌握。

4. 综合应用(****):能够深入掌握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熟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

模块一、绪论(4学时) 知识单元及相关知识点: 1. 科学与科学研究(*)

科学的概念,科学分类,科学研究方法 2. 信息社会与知识社会(*)

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素养 3. 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计算思维 4. 知识可视化与人类思维(*) 概念图,思维导图 5. 思想的力量与启示(*)

科学创新,理论创新,应用创新。 模块二、计算与计算机(8学时) 知识单元及相关知识点: 1. 数与计算问题(*)

数的记法,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算筹,算盘,纳皮尔筹,计算尺,计算器。

2.计算的自动化(*)

差分机,分析机,机电式计算机,图灵机,ENIAC计算机,UNIVAC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

3. 数据与数据编码(**)

(1)数的进制及转换;原码、反码和补码; (2)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 (3)数据存储单位;

(4)字符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 4. 计算机系统结构

(1)计算机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基于总线的微型计算机结构,多处理器计算机结构,中央处理器,多核处理器,CPU指令集,运算速度,存储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硬盘分区,I/O系统,接口,指令系统;

(2)微型计算机:微机,主机,主板,接口。 5. 计算机系统管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