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传播 条件 过程 影响 前言:

据学者考查,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这个人的是在1898年由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传播的却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这个影响了无数先进知识分子,令其成为终身的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是怎样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呢?而它传播的历程又是怎样呢?广泛传播后,对中国又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作一番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决条件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整体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向更深层次的探索,他们聚在一起,结成团体,共同研究社会主义。当时报刊杂志宣传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包括了无政府主义,农业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等不同思潮和不同倾向。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哲学思想和政治学说,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罗素的新实证论等也由思想界,知识界输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于这些思潮的不断论争中,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中国的革命思想。[3](P.23)但在那么多的思潮中,为什么偏偏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呢?这不得不研究一下马克思在广泛传播前的一些先决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1](P.462)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2](P.1515)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人们想改变这个现有的社会,有了改变的需求,才有发展的可能。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广泛的传播,是因为中国社会有这种需求。如果当时的中国没有这种需求,无论是什么主义,对中国也毫无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对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统治,建立了全新的共和国体,并使民主观念深扎于人民的心中。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让胜利的革命果实轻而易举的被北洋军阀所窃取。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动乱之中,人民再一次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迫切的渴求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理论继续指引他们前行。于是,当时的社会需要就此诞生。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掀起了一场洗涤人们大脑的新文化运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它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权威地位,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解放潮流, 这就为新思想的传播打开了大门.新文化运动中及其以后,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进入中国,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最优越的环境。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观和方法论

理论的正确与否,是要经过实践证明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系统性、成熟性及可操作性,从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中凸现出来。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社会制度的剧变最直接,也最根本的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观和方法论.这就为其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前提条件.

3、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一、大批宣传新思想和社会主义的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出来。仅仅一年中,全国出版的刊物竟达到400多种,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传社会主义倾向的刊物竟达200多种。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工具。第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大部分都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工作,帮助工人提高觉悟,同时也改造了自己,从而转变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最坚定的传播力量和坚实后盾。第三、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运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发展与壮大,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最广泛的传播对象,极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对全中国各个阶层的进一步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而李大钊是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8月,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系统地批驳了胡适的观点。他首先公开表明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的告白”,光明磊落地宣布:“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他号召不仅要宣传主义,而且要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行动。他激烈抨击改良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运用唯物史观,论证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他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生机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他强调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问题”与“主义”之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对于

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改造中国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产生的重大影响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四、结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然而,倘若中国共产党只是一味遵循从西方传播过来的马克思主义套用在中国革命面临的情况上,那么,马克思主义或许变成只是生硬的教科书了,而革命的成功未必那么早到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更大的原因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今,中国共产党已成立90周年了,仍能领导全国人民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平等民主,都是因为一直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只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传播后在中国起到的作用与影响。从历史的发展及党史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马恩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A]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段治文 等,中国社会主义进程史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李大钊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