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红色)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可见,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在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肘关节。 故选:B。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此题考查的是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运动,难度不大. 20.【答案】C

【解析】

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21.【答案】C

【解析】

解:A、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幼虫期,A正确。 B、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蛹期,B正确。

C、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④幼虫和①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

第21页,共35页

D、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C。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发育过程。 22.【答案】B

【解析】

解:害虫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抗药性弱害虫杀死,剩余的是大都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分析图一到图四,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②→喷洒吡虫啉→④→一段时间后③→再次喷洒吡虫啉→①,抗药性的个体由少到多,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达尔文人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

第22页,共35页

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23.【答案】B

【解析】

解: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A、甲表示健康人群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确;

B、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乙属于易感者;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B错误;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该传染病的抗体,C正确;

D、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D正确; 故选:B。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根据现象判断符合哪一环节。

能够根据概念对传染病三个环节做出准确的判断。 24.【答案】C

【解析】

解:A、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的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持保持内环境的稳定,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错误;

C、HIV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

第23页,共35页

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HIV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正确;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故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错误。 故选:C。

此题可以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方面来分析解答。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分类、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25.【答案】D

【解析】

解:A、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A错误;

B、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B错误;

C、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动脉出血用指压法止血时,指压处应在动脉的近心端,C错误;

D、遇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疾病时,应及时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再拨打急救电话,D正确。 故选:D。

(1)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

第24页,共35页

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26.【答案】4 草→鼠→鹰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蛇 逐级递减 乙 两栖 建立

自然保护区;大力宣传,加强人们的思想保护意识;移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保护中国小鲵生活的水域环境等 【解析】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4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节肢动物→青蛙→蛇→鹰;草→节肢动物→中国小鲵→鹰;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草→鼠→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图二中构成的食物链:第一营养级→A→第三营养级→B→C,共五个营养级,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草→节肢动物→青蛙→蛇→鹰;所以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有蛇;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表示每个营养级含有的物质和能量的方框逐渐减少,是因为物质和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

(3)图一中与中国小鲵有关的食物链:草→节肢动物→中国小鲵→鹰,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三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甲;所以若图三表示中国小鲵所在的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那么代表中国小鲵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的是乙;

(4)中国小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

第25页,共35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