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1415学年度高二起点考试——

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起点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余敏 审题人:高一语文组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玉簟(diàn) 骊山(lì) 怙恶(gǔ) 霰雪(xiàn) 踯躅(zhí zhú) ......B.花钿(diàn) 小楫(jí) 聒噪(guō) 国殇(shānɡ) 绰约(chuò yuē) ......C.戏谑(nüè) 芳馨(xīn) 齐葩(bā) 剽掠(piáo) 诡谲(guǐ jué) ......D.扁舟(biǎn) 渌水(lù) 垆边(lú) 鼎铛(chēng) 绸缪(chóu móu)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逸豫 凋谢 朦胧 钟鼓撰玉 B.瀛洲 修茸 溽热 轻歌曼舞 C.阴霾 寂寥 飘缈 勾心斗角 D.剡溪 凌厉 隐逸 切中肯綮 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上海对 “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巴西世界杯已经离我们远去,作为球迷我们希望中国足球能立足长远,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

C.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踌躇满志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

D.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外,还能抽空写字作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周人创造了农业文明,这在《诗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载,有的是春夏之际祈福或秋天之际答谢神灵的乐歌,有的直接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场面。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D.近些年来,国内一些企业家不仅开始投资民办教育,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而且国外教育机构也纷纷抢滩我国教育市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宋代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都是宋代优秀散文的代表。 B.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7、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注】①报罢:科举落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试以《铜鼓赋》,立就 就:完成 .B、君必能举其词 举:推荐 .C、尤纵才力所至 纵:充分发挥 .D、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治:治事的成绩 .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都直接表明袁随园君有才气功力的一组是(3分)

①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③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④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

⑤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⑥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枚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但被排挤外放做知县,于是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能创作诗歌。

B、尹文端任总督时,最了解袁枚的才能。袁枚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