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三,牌楼)

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三,牌楼)

《说东道西》 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 三,牌楼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上海城隍庙建立了,前面是金山神庙,后面才是城隍庙,你别搞错了,磕头找错了主,那就稀奇了!

那时的城隍庙建在金山神庙后面,规模不大,仅前后两个小殿,香火却很旺。到了明朝天顺年间,县知事李纹扩建庙宇两庑建亭立碑,后面的城隍庙已成气候,香火更旺。 在有皇帝年代里,城隍是地方官很注重的一件事。尤其在明朝;一方面朱元璋做过和尚,深知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他的猜疑心特别重;平定天下后,发现宫中常有厉鬼作怪,因此到处册封城隍,指定地方祭拜城隍的规定,所以这是历史上城隍最兴旺的时期。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信徒共同捐助扩建城隍庙山门,完工之日,恰逢新知县到任,请其题字,冯彬题“保障海隅”,此时永嘉神童正在上海,百姓即请神童将此四字书于城隍庙山门之上,并置石狮两只、旗杆一对。 保障海隅

这是我最近拍的;这“保障海隅”的牌楼不管他修过几次,“保障海隅”四个字应该是有来头的,至今已有474年。为了编写“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我去了好几次,我感觉这是现存的镇宇三宝之一。

为什么是“保障海隅”呢?海隅是上海建县时的一个乡,我想就应该是在这个地方。城隍神作为上海城市的保护神,与上海地区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保障海隅”是自然而成的了!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县刘一爌等又扩建庙宇,并有石碑为记;

明万历三十年重建石碑

明万历三十年

你看了一定会很奇怪,这样的石碑你哪里拍来的?“非常时期”难道没有砸掉吗?

这是后人的福气啊!最近在庙前造房子时地下挖到的,要不然这样的宝贝你还看不到呢!我认为这就是现存的镇宇三宝之二。可怜的是没人去注意它,缩在角里;确切的说是扔在那里。我去拍它时,保安当我在抓蟋蟀,盯牢我,像在破坏

什么东西一样。真是可怜的宝贝,这是既有历史记录,又有实物印证,407年前的好东西,太可惜了。大概是不能立时给他们产生效益,否则豫园一幢幢高楼都平地而起,就不能建一个小小的碑亭吗!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庙门牌楼对面的照壁; 新建的照壁

这样的照壁要过几百年才会被人认为是有价值的,而且后面的高房子压得他永不翻身,拍摄的时候我不得不把它去掉。拿一点钱出来建一个碑亭有多好!再说这庙门方浜路对面原本不是这样的;原来是一座白色的高墙,顶上是黑瓦,一派清代的风格,与庙的建筑混为一体,很协调。而且正对庙门呈梯形凹进去一块,是一个小花园,六十年前还做过花鸟市场,一分、二分可以买一条金金鱼。方浜路扩建后成一个花坛,加上万历三十年新建的一对旗杆,气度不凡。这都已成为过去,还有多少人记得?

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县刘一爌等扩建庙宇同时在庙前建立牌楼三座,就在下面一张照片的位置, 进入城隍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