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凤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打印)

栖凤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二章 风景资源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 风景资源概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对栖凤湖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自然景源192处

1. 天景9处

日月星光:剑潭映月、龟山迎晖、高望界银光、顶堂观日 虹霞蜃景:十里红霞

云雾景观:云山雾海、青峰生烟 冰雪霜露:高望界雪景、高望界树挂 2. 地景55处

大尺度山地:高望界群山 山景:顶堂风秀、通明山、天桥山

奇峰:观音山、鸡嘴山、金盆山、骆驼峰、宝座峰 峡谷:坐龙大峡谷、白溪关峡谷、亮溪峡谷

洞府:天龙洞、犀牛洞、风洞、岩脚洞、三百洞、望月洞、穿洞、神仙洞、天然石屋

石林石景:红石林群落、巨人岩、鸳鸯龟、观音岩、孔明藏书、八卦石阵、天然故宫、土司王跳水台、石屋隐现、九龟寻母、金凤回窝、海龟求偶、鳄鱼嘴、风筝包、黄莲哭夫、婆婆岩、石人石马、城墙岩

洲岛屿礁:珍珠群岛、凤卵岛、金凤洲 其它地景:九龙蹬、高望界绝壁(12处) 3. 水景59处

泉井:老司泉、青鱼泉、栖凤泉、北泉、南泉、西泉、万岩泉、仙水泉 溪流:大溪、施溶溪、凤溪、小溪、黑洞溪、葛竹溪、两叉溪、座龙溪、亮溪 江河:酉水河、古阳河、麻溪河、白溪河、猛洞河、广塘河 湖泊:栖凤湖

潭池:龙潭、青鱼潭、石马潭

第 6 页

栖凤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瀑布跌水:坐龙溪瀑布(8处)、大溪瀑布(4处)、小溪瀑布(12处)、黑洞溪瀑布(8处)

4. 生景72处

森林:高望界原始森林、高望界杉木林、高望界松林、高望界竹海、坐龙溪森林 古树名木:溪洲古茶、迎客松、榉木蓬、古宜昌润楠、古枫树、古板栗、古樟 珍稀生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伯乐树、蓖子三尖杉、香果树、伞花树、杜仲、福建柏、银杏、鹅掌楸、巴东木莲、南方红豆杉、白辛树;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天竺桂、桢楠、华榛、青钱柳、领春木、黄杉、长苞铁杉、厚朴、凹叶厚朴、红花木莲、红豆树、青檀、紫荆、银鹊、荏木、猫儿屎、红椿、天麻、八角莲、黄连。属于省级保护的有红豆杉、香榧、湖南山核桃、少叶黄杞、香桦、赤皮、红花玉兰、黄心夜合、毛红椿、毛银鹊树、瑶山娑椤树、山羊角树、山拐枣、滇楸。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獭、果子猩、麝、锦鸡、红腹角雉、大鲵(娃娃鱼)。

植物生态类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人工林

物候季相景观:高望界春花烂漫、高望界秋满山原、枫叶醉秋

二、人文景源68处

1. 园景6处

陵园墓园:白鹤湾古墓群、大关山庙古墓群、打烂坳古墓群、酉水悬崖葬、土司王碗葬墓、杨大槐墓

2. 建筑20处 民居宗祠:江西会馆

宗教建筑:普陀寺、大关山庙、跳香堂、观音庙、五谷殿、狮子庙、猫儿庵、黑神庙、回龙庵、老司岩

纪念建筑:烈士纪念亭、伏波宫三座

工交建筑:罗依溪公路桥、罗依溪铁路桥、凤滩电站、盘山公路、顶堂瞭望塔 3. 胜迹12处

遗址遗迹:下溪洲故城(会溪坪)、古酉阳县城(河西镇)、黔安古城(罗依溪镇)、杨占鳌住宅旧址、马承宗旧居旧址、九龙蹬土司殿旧址、溪州铜柱旧址

纪念地:陈覆霜总督指挥寺、土强坡战壕、河西古战场、打烂坳战场、酉水战场

第 7 页

栖凤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4. 风物30处

节假庆典:四省边区龙舟节、跳马节、社巴节、跳香节、龙灯节

民族民俗:土家族民俗、苗族民俗、具有地方特色的古丈汉族民俗、古丈三道茶 神话传说:土家族传说、苗族传说、其他传说 民间文艺:酉水号子、古丈茶歌、苗家猴儿鼓

地方人物:甘肃提督正一品杨占鳌、振威将军广东韶州总兵任祖文、贵州提督马承宗、苗族英雄龙廷九、积德行善家杨大槐、革命烈士(危云炎、危云开、石光奎、田志仁、田文成、张广等)、杀人魔王总监刘谷卿、国民党湘西暂编11师少将师长土匪头目张平、著名民族歌唱家何纪光、宋祖英

地方物产:古丈毛尖、七叶参茶、古丈花旗参、古丈油板栗、各种野生果类(葡萄、猕猴桃、刺梨、救兵粮、樱桃、杨梅、金樱子、刺莓、八月瓜及野生梨、桃、李等)

第二节 重点风景资源点评 一、险奇雄峻坐龙峡

坐龙峡位于河西镇境内,全长约3000m。峡谷最深处高差达300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从峡谷两侧山顶下至峡底,古树参天,藤蔓缠绕,目不暇接;而峭壁坡陡路险,崎岖难行,令人心悸。因峡深壁陡,树荫蔽日,谷中终年难见天日,盛夏至此,亦觉寒气袭人。坐于溪旁,听两岸之百鸟争鸣,观峡顶之一片天日,顿有遗世之感。

峡中有溪有潭有瀑。春夏之际,溪水猛涨,不见峡底,溪水击石,轰轰作响,浪花四溅;秋冬之时,水落石出,溪水蜿蜒,曲折有致。峡中之潭,有青黝而深不可测者,亦有清澈可见游鱼细鳞者,有阔达数丈者,亦有狭仅数尺者;峡中之瀑,有从绝壁倾落,一如天外银河垂挂者,有峡谷上方跌落,一如奔流甚急,难以止步者;有宽达数十米如帘似幕者,有窄仅盈尺如练似线者。峡溪潭瀑,险奇雄峻,下行有入海之难,上行有登天之苦。而悬崖峭壁,使穿越全峡几不可能。

坐龙峡是九龙盘、老龙角等珍稀药材产地,为采药者所喜之地。一草医采药遍游西藏、云南、四川等地之名山大川,而所见之景观奇绝无冠于此者,连四川万岩谷也不能与之媲美,可称天下第一谷。

第 8 页

栖凤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二、野趣横生高望界

高望界最高处海拔1146m,古志载:“古丈坪东北五十里,岭势险峻,高出云表,其绝险处扪萝攀藤,羊肠一线,陟其岭者,心悸目眩,不数大行,九折返也。”1958年始建林场,至今8万亩荒山尽披绿装。伫立于顶堂瞭望塔,四周山色尽收眼底:南睹泸溪青山秀,北瞰栖凤水色碧。由于植被茂密,山势高峻,地形陡峭,因而溪流众多,有大溪、小溪、黑洞溪、葛竹溪等主要溪流流入酉水河。各条溪流又由众多小溪汇集而成,溪中有溪,溪溪相连。沿溪而行,可见枯树倒挂倚绝壁,飞瀑直流惊游鱼。更佳是此处林海莽莽,春天山花烂漫,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生机盎然;夏季林木葱郁,枝繁叶茂,绿野千里,清凉宜人;秋天果满枝头,秋实诱人,落叶舞秋,满地铺锦;冬季大雪纷飞,玉树琼花,树挂雪淞,晶莹透明。高望界平坦之处可信步漫游,险峻之处可攀岩探险,更兼林径通幽,气候舒适,加以茅店野村,鸡犬相闻,野趣横生,实为人们观光、避暑、狩猎、寻幽、探奇之佳境。

三、绝景奇观红石林

红石林位于断龙山乡境内,方圆达数百公顷。那遍布的红彩奇石造型各异,姿态万千,或依山而立,或拔地而起,古朴典雅,气势恢宏,身临其境,恍如梦境。一尊高12.26米的擎天石柱,犹如一东方巨人,指点江山;此石对面,另一石婀娜多姿,秀丽动人。另有一山头遍布红石,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游人入此,顿觉扑朔迷离,难觅来路,苦无出口,悄如诸葛孔明之八卦石阵。入另一处石林,但见如墙似垣,高度不大,但排列不同一般。始觉无甚奇特,但登高一望,则可发现石群之组合与北京之故宫实无二致,令人抚掌称绝。红石林不仅以红石著称,同时还有地下溶洞、绝壁天坑、千年古木,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有极大开发价值。

四、碧波荡漾栖凤湖

栖凤湖是酉水河上面积最大的一座人工湖泊,面积约167hm2,平均水深30多米,湖内小岛星罗棋布,岸线迂回曲折。湖面碧波荡漾,烟波浩渺,鱼跃鸢飞。沿湖山峦叠翠、茶果飘香,加上流泉小溪自高山银带式漂入湖中,可谓风光旖旎。画家黄永玉、龙清廉曾泛舟于此,题就“青山似画,碧水如诗”的妙笔;散文家萧离蹈波湖中,发出“山水迷离”之咏叹。特别是每当夏日来临,区外是炎炎酷暑,湖畔却是山风送爽,气候宜人,令人留连忘返。

湖畔有金凤洲,相传为原息辰州凤凰山的金凤结队来此栖息之地,洲、湖均因金凤而得名。金凤洲旁有一小岛,绿树成荫,呈一圆形,若金凤之卵,故名凤卵岛。而

第 9 页

栖凤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湖畔的通明山山峰耸拔,古树丛绕,石骨兀突,形若猫儿状,别有情趣。

五、千姿百态溶洞群

在与永顺县王村镇隔水相望的河西镇,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溶洞数十个之中。其中有的早在千多年前的土司王时代即被发现,曾作为人们避乱、贮物之所,虽少了自然之姿,却多了人文风韵;有的刚为人们所发现,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如观音、如巨笔、如蘑菇、如猿、如猴,令人目不睱接,眼花缭乱;有的位于地势开阔之处,与农田相伴,有的藏于溪旁峡谷之中,难觅入口。干洞不见一滴水,冬暖夏凉;风洞常存四季风,呜呜生响。最奇的是穿洞,洞口位于一小溪下游,春夏季水涨之时,水盖住洞口,根本无法发现,而秋冬水落之时,洞口豁然可见,且不见半点水迹。然入洞之后,水又突然从地底冒出。淌水前行,倍经艰辛,忽觉眼睛一亮,却是已到出口,溪水哗哗,流入亮溪,汇入酉水;而溪水出口处正是出自古丈的民族歌手宋祖英拍摄《古丈茶歌》的外景地,站立此处,耳边似乎依稀可听到那余音绕溪,绵延不绝。

六、誉满华夏古丈茶

古丈毛尖茶始种于东汉,唐代即为贡品,1929年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1982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古丈毛尖茶条索紧圆直,锋苗挺秀,色泽翠绿,白毛显露,香高持久,滋味醇爽,沁人心脾,回味无究。由于古丈县林深谷幽,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高山终年云雾缭绕,漫反射光照时间长,适于茶树生长,特别有利于氨基酸、儿茶素、茶多酚及其他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

除古丈毛尖外,古丈生产的倩云牌七叶参茶近几年也声名大振。七叶参亦名绞股蓝,具抗癌防癌功效,属天然保健品。七叶参与优质古丈毛尖茶精制而成的七叶参茶富含人参皂甙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铁、钾、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减肥降脂、增进食欲、润肠通便、抗癌、抗衰老、防幅射等功效,对偏头痛、高血压、心脏病有疗效。袋泡七叶参茶口味甘甜,既有胶股蓝清香,又有名茶风味。1988年获中国优质保健产品“新星杯”奖,1990年被列为十一届亚运会专利产品,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在素有茶乡美誉的古丈,以茶兴县,以茶陶情,以茶待客,逐渐形成多层次的茶俗,呈现各种不同的饮茶礼仪,其中又以古丈三道茶名闻遐迩。一喝下海茶,即将茶投入沸水中煮熬,汤色淡黄,其味苦涩,具有解乏、止渴、退火之功效。二饮毛尖茶,即用沸水冲泡“一芽一叶”之毛尖茶,以八分满为宜。隔杯细观逐渐展开之“一旗一枪”上下沉浮,别有一番滋味。三品银针茶,多用盖碗盅子,冲后得用盖子频频刮划,

第 10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