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22.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至固然。”“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的反映 B.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鬼神的原型 C.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 D. 与现实无关,纯粹出自人脑的主观想象

24.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深蓝”战胜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拉斯帕罗夫,这说明( )。 A. 机器也可以代替人进行思维

B.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计算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计算机战胜象棋大师,实质上还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D.人脑的活动和计算机的活动一样,都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2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认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是( )。 A.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C.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D.多元论的思想

26.“画饼不能充饥”的哲学道理是( ) A.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D.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27.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经验是世界最终构成要素 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

28.《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 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6

C. 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29.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 )。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30.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制造铁器——机器使用——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生物技术的突破??这一进程说明(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活动

D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31.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 社会发展是一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32.“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

3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指( )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 D.实践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34.实践具有( )。 A.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35.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物质生产实践

D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 C.科学实验 D精神活动

36.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 )。 A.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7

B.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 C. 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

D. 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客观的 3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 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 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 D.人的存在方式

38.实践结构中的主体形式有( )。 A.个人主体 B.集团主体 C.社会主体 D.人类主体 39.实践活动的客体形式有( )。 A.自然客体 B.社会客体 C精神客体 D.天然自然客体

4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

D.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 4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42.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的就一定合理 43.下列关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 D联系具有条件性

44.联系的普遍性是( )。 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不同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8

D.世界的发展过程仅仅是纵向联系 45.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 )。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 B.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 C.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 D.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

46.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 A.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 B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C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

47. 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 A.人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8.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 )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 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D.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49.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 ) A.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1.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命题,

5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互相依存中得到发展

)。9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53.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54.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区别和差异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55.下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的命题有(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C“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D“万物皆化”

56.中国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凡物莫不有两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 下列哪些命题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A.朱熹说:“万物皆有两端,独中又有对” B.老子说“相辅相成,物极必反”

C.王安石说“万物皆各有藕,”“藕中又自有藕” D.方以智说“交也者,合二而一也”

58.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B.A.层之台,起于垒土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9.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防微杜渐 D.物极必反

)。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