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 水和溶液
知识梳理 【复习重点】
一、水的组成与电解水实验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判断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木条能复燃;判断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的方法是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玻璃管尖嘴,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在氢气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会出现水雾或水珠。 二、溶液
固、液、气体溶解在液体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两部分,水、酒精等液体是常见的溶剂,固、液、气体均可作为溶质。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 三、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石灰水、泥水、血液等。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如牛奶、肥皂水等。浊液不稳定,久置会分层。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两个前提条件:(1)在一定温度下;(2)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在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继续溶解。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增减溶剂、改变温度、增减溶质。 3.浓溶液与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是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澄清石灰水虽然饱和,但因其溶解度很小,是很稀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如蔗糖的溶解度很大,但很浓的蔗糖水不一定饱和。 五、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必须带单位(g)。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溶解的能力。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
六、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内因: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 外因:与温度有关。
气体溶解度的外因:温度和压强。 七、溶解度曲线
1.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可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硝酸钠等。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大,如氯化钠(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4)气体的溶解度不仅取决于气体的性质,还取决于压强和温度。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也增大;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八、溶解度(S)的计算
九、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100%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1)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2)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3)溶解(装瓶,并贴上标签)。 十、结晶
1.结晶通常用于分离含有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2.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海水晒盐。(2)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硫酸铜晶体的形成。
2
十一、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能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活性炭能吸附溶解于水中的一些杂质。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
3.软水与硬水:溶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叫作软水。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充分振荡来鉴别硬水与软水,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复习难点】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但在实际实验中,若考虑到气体溶解度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