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新时期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陈规陋习最易束缚人的思维和手脚,未知常常令人心生怯意,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充满艰辛。改革创新,首先要求人们必须树立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创造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突破难关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力前行。 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为他的书斋题联自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时刻以“领异标新”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赶浪头、不趋风气,而应似二月之花,一花引来百花开,自辟新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敢于大胆突破陈规甚至常规,敢于大胆探索尝试,善于观察发现、思考批判,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创新创造的重要前提。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未知领域可能是人类认识的盲区,也可能是人类实践的处女地,人们常常因其充满未知的风险而停下探索和求新的脚步。但从另一方面说,未知领域也往往蕴含着发现的沃土和创新的机遇。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路漫漫其修远兮”,最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需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

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创新是在常规中闯出新路,创造是从无到有,是零的突破。相对创新创造,模仿因循更为轻松容易,但其价值也难以与创新创造相提并论。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青年应是最少保守、最少守旧的,也应是常为新、敢创造的,理当勇于开风气之先,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改革创新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时代大潮中,有人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随波逐流,有人贝}]意气风发、力争上游、拼搏进取。这两种不同选择的根源,除了信心和勇气外,更在于是否具有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人类社会无论重大还是细小的进步,都是由改革创新而非因循守旧推动的。无论古代的指南针、活字印刷,还是当代的航天深潜、3D打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不断求索的艰苦创新;无论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还是建筑园林、衣饰美食,文化艺术进步的生命活力也在于其推陈出新;改革旧体制、开创新局面,更需要艰苦卓绝的变革与创新。

古往今来,每一项改革创新中都充满艰辛、奉献甚至牺牲,没有一种推动社会进步、造福苍生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很难支撑人们克服和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艰难困苦、曲折磨难。李大钊曾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警语,“铁肩道义”就是其“妙手又章”中的责任与使命。

当代大学生正值创新创造的人生时期,理当培养起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改革创新中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改革创新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玄谈,而是必须付诸实际的实践实干,既需要树立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思想理念,也需要培养和增强将改革创新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和本领。

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改革创新之所以能够推陈出新,提

出前人不曾提出的新思想,推出令世人敬仰叹服的新创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改革创新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推行任何一项改革,作出任何一项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积累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盲目追求改革创新,往往容易流于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是“无知者无畏”的蛮干。无视或轻视专业知识学习,不可能担负改革创新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应从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起步和入手,而不能好高骛远,空谈改革,坐论创新。

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创新思维与守旧思维的区别在于,守旧思维往往求同、模仿,创新思维则注重求异、批判而不甘落入窠臼和俗套;守旧思维被动回答问题,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守旧思维往往机械、线性、封闭,创新思维则灵活而开放,发散而多维;守旧思维提出的观点人们往往因熟悉而易于接受,创新思维则常常因“异想天开”而被怀疑甚至嘲讽。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应自觉培养创新型思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当代大学生于青春年华逢改革盛世,应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深深体悟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锤炼改革创新的意志,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前列。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与人生观

领悟人生真谛,就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人对自我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等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侵蚀,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其世界观也往往会随之变化。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挺而走险、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坎坷。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以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人生。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2)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作出了某种明确的选择,实际上就在主要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不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对什么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抱着“浮生如梦”、“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态度,其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第一,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虽然人生道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虽然人生问题很复杂,但要害在于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 第二,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

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遵循客观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第三,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一切顺遂,也可能有失望和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能因为没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悲观、畏难退缩,甚至颓废堕落、自暴自弃,更不能因此而轻生。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遇事要想得开,做人要心胸豁达,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优化性格,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四,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中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壮丽篇章。 (3)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实际生活中,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十分复杂,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往往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格局。然而,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一个人自觉地追求着自己认定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一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待生活,处理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所选择的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意义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大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3.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丰富而复杂的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

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这对矛盾,是人生的常态,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大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首先,不要惧怕一时的失。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面对一点失败就灰心丧气,这样的人生不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失意之际坚持不懈,在坎坷之时不断努力,这样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其次,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满足于一时的得,往往会放弃接下来的努力,以致造成最后的失败,历史上很多事件都诠释了这条人生道理。最后,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个人利益的得失只能部分地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跳出对狭隘利益的计较,追求高尚的道义,才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实现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社会价值。大学生要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联结,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展示个人价值。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幸福,是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首先,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幸福总是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其次,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相互联系,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不断增长中才会有保障。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相反,只有在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他人幸福的相互促进。最后,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人终有一死,生命短促而无常,才更体现出人生观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大学生要意识到生命宝贵、人生紧迫,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合理地规划,不让时间无谓地流逝。还要认识到,生死相依,只有“生的伟大”,才能‘死的光荣”。人的生命只有投入到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之中,才能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大学生应当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确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的社会条件下,人生观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第一,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科学认识人生目的,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