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精准,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社会竞争优势)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为适应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需求,突出培养学生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生物电子等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毕业后能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国防等单位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按知识、能力、素质提出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

学生应掌握深厚数理基础、较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等公共基础知识以及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电子信息学与机械制造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受到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毕业后具备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开发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1)知识结构要求:涵盖工具性知识、人文及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a)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与力学基础知识;

b)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电子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

能;

c)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理解本专业外文资料;

d) 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

能力。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a)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综

合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劳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

b) 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

产品和新方法的发展动态,具有获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信息的基本技能; c) 掌握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的设计基础,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绘图及辅助制造的

能力,了解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d) 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生物电子等领域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e)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初步的开发能力,有参与现代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

发展潜能,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a)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

质;

b) 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

c) 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

强的主动性、责任感与合作性;

d) 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后备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宽广的数、理、化、生物、力

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培养良好的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具备从事生物医学产品的构思、设计、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1、科学技术基础

具有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工作所需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以及一定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能够使用现有生物医学相关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1.1 基础科学知识

以数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一般应包括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化学和生物医学基础以及生物医学材料、产品的实验研究方法。

1.1.1 数学和计算机基础

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A等课程。

了解数学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基础,能够将概率统计方法应用到生物医学产品研发和管理中,具备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基础。

1.1.2化学和生物医学基础

包括大学物理、生物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综合化学与实验、生物医学基础、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及相关实验课程。

了解物理和生物物理基本知识,具备化学、生物、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素养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用于指导生物医学产品的研发和管理。

1.1.3 人文社会科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语文、信息检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外语类课程,以及校运动会和各种体育赛事。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学科基础知识

本专业设置生物材料和生物电子两个课程组,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并在指导下有侧重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两个课程组中相同的学科基础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基础、材料性能、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课程,使具备基本的生物医学材料的选材能力。

1.2 .1生物材料基础

包括生物材料及其制品设计、加工及检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包含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生物医用无机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工程、医疗器械与设计、医疗器械植入临床应用、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生产工艺、医疗器械规范与法规等课程和课程组。

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生物材料及其制品设计、加工、评价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熟悉生物材料专业领域的基本技术。

1.2.2 生物电子基础

包括生物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生物医学电子学、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医疗仪器与诊断技术、医学图像处理等课程,以及针对医学成像、生物医学检测、诊断等仪器、设备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技术开设的专业课程组。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医学电子、图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生物电子专业领域的基本技术。

2、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独立实施实验方案并有一定的实验探索能力。

2.1 实验技能 2.1.1 独立实验能力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化学综合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生物医学基础实验、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生产工艺、生物医学电子与传感技术实验、生物医学综合实践、生物材料合成实验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生物医用无机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等实验课程学习,具备独立完成指定内容、步骤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误差分析。

2.1.2实验探索能力

开展工程实践、个性化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课外拓展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参加上述创新实践活动中达到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数据的统计有效性,验证并形成结论。

2.2创新意识

2.2.1 查阅资料及文献检索

通过生物医学综合实践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等课程的学习,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利用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工具,获取与行业相关的信息,进行信息整理与分类,归纳和总结。

2.2.2创新思想

通过专业前沿研讨课、个性化实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训练创新思维。

3.有效沟通与交流

具备良好的技术语言使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1技术语言使用

3.1.1 计算机和信息传播技术

通过计算机基础、毕业设计、个性化实验等,训练学生计算机和信息传播系统的应用能力。要求熟悉网络、办公软件等信息系统设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