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内容形象直观,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科技、农业等各个领域,是对初中英语知识的拓宽和延伸。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导致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教材和教法等不适应,造成了英语学习的困难。
二、衔接中学生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1、跟不上高中教师的快节奏
出现了三个“不适应”:不适应高中教师全英语的授课方式,出现了跟不上,听不清,记不住的问题;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教材的大容量,只会简单的口语表达。
2、开放式的作业无从下手
习惯于将做作业默认为书面要求的任务,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听、说、读、背的习惯,忽视英语学科中大量的这种“软指标”的作业,而这恰恰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环节之一。
3、不会记笔记
主要表现了两个极端:有些学生总是力图将老师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造成了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窘况;另有部分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全在书上,啥都不用记。这两个极端都体现了学生不懂得把握老师讲课的精髓,急需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4、旧词记忆模糊,新词似是而非
单词记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基本语音知识和词汇运用能力;
②没有掌握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规律;③不会结合语义语境理解单词。面对高中教材突然加大的词汇量,不少学生还只是机械的去记单词,结果事倍功半。学生对已学单词记忆模糊,新学词汇似是而非,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5、阅读能力差
主要表现在阅读技巧欠佳,阅读速度太慢,找不出相关信息和段落大意,难以把握文章主旨,除生词的影响外,复杂的句型结构也是影响学生的理解,造成阅读缓慢的直接因素。
6、语法知识不系统,结构模糊
主要表现在语法术语知道的较少,对抽象的概括性语法过于陌生,词性概念淡薄,不同词性与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甚至一部分中等偏上的学生都对此根本没有概念。比如:有很多学生搞不清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宾语。
7、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预习--听课--巩固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②记笔记不知道重难点;③没有语言积累的习惯;④不会使用工具书。
三、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高一新生面对全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后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由于初中时英语基础弱,对高中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
2、教材跨度大
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并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点、知识点,使句子结构突然变得复杂,学生原有储备变得捉襟见肘。
3、初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单一,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时间练习一个词汇、句型或一个语法
点,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时却没有增加。因此,课堂容量大,进度快,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太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教师侧重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精讲精练,讲究系统知识的学习、归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使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4、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英语学习多表现为被动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高中英语教材由于内容多,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学生要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5、初高中英语试题范围和形式不同
初中试题立足于课本和有限的教学资料,题型简单,只要熟悉课本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而高中试题范围广泛,课本只是基础,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借助大量的课外知识。学生还需具有逻辑思维,分析、判定和归纳的能力。
四、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措施和对策 1、根据高一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心理情感的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高一新生难免在各方面存在着不成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引导,让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可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上好第一堂“见面课”。先作自我介绍,包括兴趣、爱好、教学策略与方法等,让学生尽多地了解教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