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原理

熱管原理

[ 來源: | 更新日期:2007-11-10 06:01:11 | 評論 5 條 | 我要投稿 ] 熱管原理

熱管技術是1963年美國LosAlamos國家實驗室的G.M.Grover發明的一種稱為“熱管”的傳熱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熱傳導原理與致冷介質的快速熱傳遞性質,透過熱管將發熱物體的熱量迅速傳遞到熱源外,其導熱能力超過任何已知金屬的導熱能力。熱管技術以前被廣泛應用在宇航、軍工等行業,自從被引入散熱器製造行業,使得人們改變了傳統散熱器的設計思路,擺脫了單純

依靠高風量電機來獲得更好散熱效果的單一散熱模式,採用熱管技術使得散熱器即便採用低轉速、低風量電機,同樣可以得到滿意效果,使得困擾風冷散熱的噪音問題得到良好解決,開闢了散熱行業新天地。

從熱力學的角度看,為什麼熱管會擁有如此良好的導熱能力呢?物體的吸熱、放熱是相對的,凡是有溫度差存在的時候,就必然出現熱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的現象。從熱傳遞的三種方式:輻射、對流、傳導,其中熱傳導最快。熱管就是利用蒸發製冷,使得熱管兩端溫度差很大,使熱量快速傳導。一般熱管由管殼、吸液芯和端蓋組成。熱管內部是被抽成負壓狀態,充入適當的液體,這種液體沸點低,容易揮發。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細多孔材料構成。熱管一段為蒸發端,另外一段為冷凝端,當熱管一段受熱時,毛細管中的液體迅速蒸發,蒸氣在微小的壓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並且釋放出熱量,重新凝結成液體,液體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細力的作用流回蒸發段,如此迴圈不止,熱量由熱管一端傳至另外一端。這種迴圈是快速進行的,熱量可以被源源不斷地傳導開來。 字串2

熱管的基本工作

典型的熱管由管殼、吸液芯和端蓋組成,將管內抽成1.3×(10負1---10負4)Pa的負壓後充以適量的工作液體,使緊貼管內壁的吸液芯毛細多孔材料中充滿液體後加以密封。管的一端為蒸發段(加熱段),另一端為冷凝段(冷卻段),根據應用需要在兩段中間可佈置絕熱段。當熱管的一端受熱時毛紉芯中的液體蒸發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壓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熱量凝結成液體,液體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細力的作用流回蒸發段。如此迴圈不己,熱量由熱管的一端傳至另—端。熱管在實現這一熱量轉移的過程中,包含了以下六個相互關聯的主要過程:

(1)熱量從熱源通過熱管管壁和充滿工作液體的吸液芯傳遞到(液---汽)分介面; (2)液體在蒸發段內的(液--汽)分介面上蒸發; (3)蒸汽腔內的蒸汽從蒸發段流到冷凝段; (4)蒸汽在冷凝段內的汽.液分介面上凝結:

(5)熱量從(汽--液)分介面通過吸液芯、液體和管壁傳給冷源: (6)在吸液芯內由於毛細作用使冷凝後的工作液體回流到蒸發段。 字串1

熱管的基本特性

熱管是依靠自身內部工作液體相變來實現傳熱的傳熱元件,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3)很高的導熱性 熱管內部主要靠工作液體的汽、液相變傳熱,熱阻很小,因此具有很高的導熱能力。與銀、銅、鋁等金屬相比,單位重量的熱管可多傳遞幾個數量級的熱量。當然,高導熱性也是相對而言的,溫差總是存在的,可能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並且熱管的傳熱能力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存在著一些傳熱極限;

熱管的軸向導熱性很強,徑向並無太大的改善(徑向熱管除外)。

(2)優良的等溫性 熱管內腔的蒸汽是處於飽和狀態,飽和蒸汽的壓力決定於飽和溫度,飽和蒸汽從蒸發段流向冷凝段所產生的壓降很小,根據熱力學中的方程式可知,溫降亦很小,因而熱管具有優良的等溫性。 (3)熱流密度可變性 熱管可以獨立改變蒸發段或冷卻段的加熱面積,即以較小的加熱面積輸入熱量,而以較大的冷卻面積輸出熱量,或者熱管可以較大的傳熱面積輸入熱量,而以較小的冷卻面積輸出熱量,這樣即可以改變熱流密度,解決一些其他方法難以解決的傳熱難題。

(4)熱流方向酌可逆性 一根水準放置的有芯熱管,由於其內部迴圈動力是毛細力,因此任意一端受熱就可作為蒸發段,而另一端向外散熱就成為冷凝段。此特點可用於太空船和人造衛星在空間的溫度展平,也可用於先放熱後吸熱

>>闂傚倷娴囬褏鎹㈤幒妤€纾婚柣鎰梿濞差亜鍐€妞ゆ劧缍嗗ḿ鐔兼⒑绾懏褰х紒鐘冲灩缁牓宕掗悙瀵稿帾婵犵數濮寸换妯侯瀶椤曗偓閺岋絾鎯旈娑橆伓<<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