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 -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类)

大纲编写者:李俊然 目的和要求

本教学大纲是针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部本科生学习的无机化学课程编写的。 本课程为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部学生的基础课,它是本科生在一年级时的必修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和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酸碱电离等四大平衡的基本理论,有关气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定性分析等。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规律以及定性分析方法,为学生后续化学课以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该课程与基础无机化学实验结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生物类) 课程类型:本科生必修课 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

教学方式:教学讲授与基础无机化学实验结合;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0学时,期中考2学时,复习总结2学时 学生成绩评定:期末80%,平时20%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气体、液体、溶液(自学)

一.理想气体定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方程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1.气体的分压定律 2.分压定律的应用 三.实际气体

四.气液转化与平衡,液体的蒸汽压 五.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换算,溶解度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3学时)

一.化学热力学的常用术语 二.热化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焓和焓变的性质

3.如何得到反应的焓变

三.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1.熵与熵变的性质

2.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

3.Gibbs自由能(G)与Gibbs自由能变化(ΔG)

(1) ΔG是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2) ΔG的性质和计算

(3) Gibbs-Helmholts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限度(2学时)

一.化学平衡的特征 二.平衡常数

1

1.经验平衡常数(K) 2.标准平衡常数(K?),K?与K的区别与联系 3.多重平衡

4.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三. 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的影响 2.压力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3学时)

一. 酸碱质子理论

1. Brφnsted-lowry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的概念 2. 酸碱的强弱,Ka、Kb及其相互关系

二. 各类酸碱平衡,平衡常数K及溶液pH的计算 1. 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2. 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 3. 酸碱中和反应

三. 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应用 1.同离子效应及其计算 2.酸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缓冲溶液的组成、选择、配制及pH的计算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

一.溶度积(Ksp) 1.溶度积的概念

2.如何求得溶度积,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同离子效应和沉淀的完全度 2.沉淀的溶解,酸溶反应 3.沉淀的转化 三、 分步沉淀

1.分步沉淀的可能性

.分步沉淀的控制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3学时)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共轭关系

.氧化数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二.标准电极电势与非标准电极电势

1.原电池、电池符号、电池电动势

2.标准电极电势的确定,标准电极电势表及其应用 3.非标准电极电势,Nernst方程及其应用 4.氧化还原平衡,K?与??的关系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

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判断氧

>>闂備浇顕х换鎺楀磻閻愯娲冀椤愶綆娼熼梺纭呮彧缁犳垹绮堥崒鐐寸厪濠电姴绻樺顕€鏌f惔顖涘<<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