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 群落的结构习题

仅供个人参考

训练3 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下列结论中最适合

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 )

年份 狼种群数量 驼鹿种群数量 1970 10 90 1972 12 115 1974 20 145 1976 25 105 1978 18 95 1980 18 98 A.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

共生关系的是 ( ) A.亲鸟与其雏鸟 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

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 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6.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草原→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矿物质

7.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8.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能力提升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

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米草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1.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

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饲养方式 单养 鱼种a 混养 单养 混养 植丛中的动物 0.42 0.05 0.43 0.40 底栖动物 0.12 0.35 0.23 0.12 浮游动物 0.01 0.05 0.01 0.04 其他 0.45 0.55 0.33 0.44 鱼种b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 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C.②④⑤

B.①③⑤ D.①③④

12.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

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13.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 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湿热 干热 湿温 干温 湿冷 干冷 甲拟谷盗 100 10 86 13 31 0 乙拟谷盗 0 90 14 87 69 100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 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14.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植物 动物 上层 乔木 林鸽 中层 灌木 长尾山雀 下层 草本 鹪鹩、昆虫 (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具有________现象。 (2)某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 子有关?________。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