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案例研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语言问题,该书的语言风格与中国教科书通行的语言风格相去较远,学生在使用时感觉很不习惯。如何编写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编写系统介绍案例分析方法并且以中国现行法为规范基础的案例教科书,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考核

“民法学案例研习”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成绩30-50分,主要根据案例研习报告和课堂研讨两部分表现决定。期末开始成绩70-50分,采用开卷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为案例分析,教师提前将考试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将案例分析抄写在答题纸上即可。教师根据案例分析的要求,从请求权检索的完整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包括是否将全部可能的请求权都进行了检索,是否遗漏了重要的请求权、多数当事人之间以及各项请求权之间的处理顺序安排是否妥当、各项请求权构成要件、法律效果以及请求权彼此之间关系的分析是否完整、妥当以及案例分析所表现出的学生法律解释与适用、写作等方面的水平。这种考核方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86] 八、代结论:教学效果与问题

“民法学案例研习”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各方面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21

与此同时,本门课程至少在以下方面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首先,教学目的以及课程定位方面,“民法学案例研习”与传统民法学的讲授课程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在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第三,在教材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根据教学需要建设适用教材;第四,“民法学案例研习”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说明,而这恐怕是提升本门课程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2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