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6、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9、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简述社会改革的含义及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18、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0、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错误!未定义书
签。
3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0、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47、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8、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试述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①、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
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6、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ⅰ.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ⅱ.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ⅲ.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ⅳ.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①、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②、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③、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④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 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
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对立统一规律即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2)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因为: ①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②、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
10、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①、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运行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第二,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是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1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包括感觉、 知觉、 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
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包括概念、 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3、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1)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①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②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4、简述社会改革的含义及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改革的含义: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实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②、作用:ⅰ.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ⅱ.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ⅲ.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15、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②、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