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防控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防控对策

作者:李璐 王丽梅 缪淑妮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2期

摘 要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全面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特点,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此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特点 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全面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特点,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创新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制。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此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一、2007年至2011年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基本情况

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某市检察院共受理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4件93人,07年受理15件31人、08年受理8件15人,09年受理3件19人,10年受理7件9人,11年受理11件19人。其中重大案件27件,特大案件25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55.9%。

通过对近五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系统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07年至09年期间,未成年人犯罪年龄高峰主要集中在17岁至18岁,三年当中该年龄段的犯罪人数共有53人,占三年总人数的81.5%。而10年至11年期间,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5岁、16岁的犯罪人数增加,17岁、18岁的犯罪人数仅占到了两年总数的57.1%,相比前三年下降了24.4个百分点。

二是犯罪类型多样化。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在07年11年受理的93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里,截至11年12月31日已经判决的有79人,以盗窃罪、抢劫罪做出判决的有44人,占已判决案件总数的55.7%。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达18起,成为仅次于财产性犯罪的第二大类犯罪。另外性犯罪案件出现苗头,五年内强奸罪案件有2起。 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未成年人犯罪手段从以往拳打脚踢式的身体攻击、撬锁、撞击、攀爬越墙、溜门入室等简单手段向持刀、枪、利用手机、网络等手段转变,并且具有严重暴力、凶残、不计后果等特点。五年内持刀、枪作案人数达50人,占总人数的53.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是犯罪形态复杂化。未成年人在犯罪过程中受体力、智力、经济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逐步出现了结伙共同犯罪。该检察院五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占当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4.2%、53.3%、89.4%、44.4%、52.6%,五年内平均占66.7%,并且出现了团伙犯罪2起。

五是犯罪身份集中化。在44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农民身份87人、无业人员3人、工人1人、学生2人。其中农民占到了93.5%,占到了绝对的比例,所以笼统的可以说未成年人罪犯中集中在了农民当中,而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少、比例低。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是受成长阶段自身特点的影响。未成年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其在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上相比成年人差的多,这就导致未成年人易冲动,易发生“激情犯罪”。另外,未成年人对许多事物感到新奇,加之其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时期,辨认是非能力差而对外界事物接受能力强,往往对电视、电影、网络中的黄、毒、盗等反面人物为榜样,亲自“实践”,结果以身试法追悔莫及。

二是家庭矛盾激化与家庭管教缺位。在44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因家庭管教不严、教导不够以及因过分溺爱而导致未成年人性格或偏激或孤僻的案件就有21起。另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